扬州市社科联是较早在全省实现县区市社科联全覆盖的地级市社科联。近年来,扬州市社科联一直注重组织体系建设,坚持上下联动、典型引领、整体推进,在全省基层社科联建设中努力打造“广陵模板”,不断推动广陵区社科联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今年8月,广陵区委书记张伟牵头广陵区社科联深入开展人文经济学调研,其成果《人文经济学的广陵实践》在省委《调查与研究》刊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作出肯定批示。
广陵区社科联成立于2013年,原先挂靠在区委宣传部,由一名副部长兼任社科联主席,编制一直未落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经过多年努力,2020年7月,区委编委发文明确区社科联机构编制,为正科级群团机关,设主席1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4名。2021年初,区社科联正式从区委宣传部分设独立办公,目前在岗人员达6名。区社科联每年的项目经费也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广陵区社科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从服务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深化理论研究,着力资政育人,坚决扛起扬州“好地方”社科事业“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使命,在广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有为有位,在省、市社科联系统各项重点工作中有声有色,连续两年获区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等次,2022年获评“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多次获得省、市社科普及工作奖,取得各级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成果,连续两年在全省社科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初步形成了县区社科联工作创新突破的“广陵经验”。深入解码这一现象,广陵区社科联的成功秘诀有以下三点。
一、凝心铸魂,激发干好县区社科工作的信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干好县区社科工作增添了必胜信心和强大动力。广陵区社科联从分设之初就明确了实干争先、勇创一流目标,努力做到一年打基础,二年市一流,三年全省领先。
广陵区社科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群众、指导实践。先后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举办学习宣讲、理论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共表彰优秀论文200多篇。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深入26家“广陵社科讲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面”宣讲活动。《广陵区建好乡村社科讲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获得2022年度省社科联系统创新工作案例。邀请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来广陵为300多名党员干部举办高端理论讲座。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集中学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区委书记张伟提出要加强区社科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社科智库功能和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哲学社科工作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社科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在区法学会、区国际税收研究会等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员试点。
二、 实干争先,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社科智慧力量
一是聚焦人文经济、古城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广陵区社科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习领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命题,围绕扬州“三个名城”建设和广陵“五区同创”战略部署,组织党员干部、业界代表和学界专家,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古城保护更新、非遗保护传承、人文经济学实践、发展新质文旅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近年来,完成或正在推进国家级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4项,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及《广陵蓝皮书》课题30项。区委主要领导担任2023年度省社科调研点课题《加快扬州明清古城保护更新的调研与思考》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2024年度市级社科研究重点课题《人文经济学扬州实践的广陵样板研究》。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亚东牵头完成省社科重点课题《江河交汇视域下扬州古城世界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路径研究》,相关常委、副区长及人大、政协领导多次参加扬州市社科理论研讨会和课题研究工作。区委、区政府从驻扬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聘请资深学者担任“广陵首批十位社科专家”,目前第二批社科专家选聘工作即将完成。广陵区积极发挥特聘专家作用,扬州大学潘宝明教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宁镇扬一体化”论坛优秀奖。区社科联主席戴红兵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合作的课题《广陵区文化优势向可持续发展优势转化研究》、“江苏时代楷模”郑翔牵头编撰的《文昌花园社区志》获得扬州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扬州社会科学》刊登广陵作品5篇。区委研究室、党校、扬州食品产业园3名同志入选扬州市“青年社科专家”或人才库。广陵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圈题,社科专家学者指导,部门、镇街参与,校地合作双向奔赴,联合申报各级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智库成长共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二是数字赋能,提升社科普及显示度和影响力。区社科联依托扬州丰厚历史文化禀赋和人文科教资源,切实加强社科普及工作,着力提升大众人文社科素养。将全区16家各级社科基地串珠成链,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精心打造“古风今韵广陵潮”社科基地科普品牌,开辟江河风情、人文高地、古城新韵、产业文明四条研学游精品线路,拓展了社科事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广陵社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累计发布200余篇图文报道和短视频。《古风今韵广陵潮》社科基地研学游巡礼片被“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社会科学普及”“人文社科之光短视频大赛”微信公众号推广。《古风新潮仁丰里》获得省“人文社科之光”首届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全国优胜奖。“也今东南”文创工场《两棵雪松的见证》获市社科讲解员大赛一等奖。承办扬州市第二十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开幕式,举办全区首届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邀请知名学者讲述文化,文旅专家传授技巧,提升讲解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社科基地可持续发展,展示扬州“好地方”广陵好形象。2024年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广陵社科讲解员集体朗诵李白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短视频获3.6万人次点击。今年8月,《书香广陵——钟书阁》获2024年度全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三等奖。区社科联两次获得省社科普及宣传周知识竞答优秀组织奖,戴红兵主席名列省社科知识竞答成绩前列。
三、 蹄急步稳,夯实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基层基础
广陵区社科联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和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2023年扬州市社科联系统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座谈会现场观摩了区社科联,听取广陵经验介绍。一是打造高质量社科干部队伍。广陵区社科联从分设伊始的2名借调人员,经过三年发展,全职人员达到6名,其中毕业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各1名,成为全省在职人数最多的县级社科联。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提升,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社科理论和党性教育培训,参加全区“我是党课主讲人”等大赛。1名同志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新招聘1名党员研究生,尽快成立区社科联党支部。邀请“广陵社科专家”开展扬州文化、国学经典、人文经济学等专题讲座和社科基地讲解业务培训,增强文化自信,展示个人风采和“广陵社科”形象。二是构建社科工作网络强化督查激励。成立全区社科普及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各家职责。把社科工作置于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中考量部署,体现在推动各地各部门提振精气神促进大发展上,把社科联“联”的作用和“合”的优势体现在广交社科朋友,努力营造共同关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上。
(扬州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