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三城”建设是苏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和总要求,也是当前苏州社科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徐国强在讲话中赞扬苏州社科理论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所展现的积极热情和责任意识,肯定社科研究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市社科界继续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紧密结合苏州实际,重点研究苏州如何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不仅要研究经济转型,还要研究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各个方面转型,既要注重苏州发展战略目标的研究,也要加强理论研究与推进各个方面实际工作的结合。他要求全市各部门领导,重视理论研究,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积极研究、解决问题,使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三区三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苏州正处在由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三区三城”建设战略目标,顺应了苏州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及苏州内在的发展新要求。只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苏州才能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才能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三区三城”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和任务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领域,需要将创新贯穿和渗透到“三区三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将创新作为“三区三城”的主要理念、主要抓手、主要动力和主要战略。在以创新推动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中,首先要转变观念,大力弘扬学习精神、科学精神、变革精神。
苏州改革开放30年发展先后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的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走在全省前列。与会专家认为,“三区三城”作为引领苏州新一轮发展的总目标,是苏州继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的重要保证,是符合苏州实际的科学目标。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实践,推进苏州之路的深层拓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州的成功实践,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和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与会专家指出,建设“三区三城”,重点要在塑造城市新形象上求突破。要用高水平的规划、建设和更科学的管理,来推动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品质更加提升、市民更加幸福。当前要抓住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接轨上海、服务世博,通过培育品牌、开发项目、搭建载体,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上下功夫,探索苏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机遇。苏州要通过破解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难题,并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同质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在“三区三城”建设中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重要位置。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在更高平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新跨越,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把苏州打造成“高端领军和职业技能人才的集聚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地区、劳动人事关系协调发展的和谐地区”。
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等共80余人参加研讨。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80余篇,经专家评审,有70余篇入选会议作书面交流。(苏州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