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载体 实现新突破
姚正安
2008年12月底,高邮市成立了高邮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辖24个学会(研究会)。三年多来,在高邮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邮市社科联创办了《社科通讯》杂志,编印了《社科知识普及手册》,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围绕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感到开展社科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科联人手少,力量单薄。高邮市社科联只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他从主席、副主席到秘书长都是兼职,社科联与其所从事的专职工作往往冲突,开展活动精力难以集中。二是基层领导干部对社科工作知之不多,认识不深。不少镇村干部谈到招商引资、科技投入、新产品研发,拆迁和土地流转,头头是道,谈到社会科学常常不知所云。三是社科工作覆盖范围不广,局限在城区。农村既无社科类组织,也无社科方面的工作人员,制约了社科工作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四是社科工作的人才缺乏,资源分散。特别是镇村,不用说社科工作,就是广义的文化工作也缺乏领导者、组织者和推进者,社科工作在农村还是一张白纸,即使开展零星的类属社科范畴的活动,也是自发而非自觉。
高邮是农业大市,面积的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的大半在镇村,社科工作不在农村开展,不深入到镇村企业社区甚至农户,那么,社科工作就是不全面的、不深入的,也是难有实际成效的。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定位看,还是从塑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来看,社科工作必须在农村开展起来,才能有影响力、推动力和发展力,也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社科工作的实践中。如何以城带乡、在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社科工作,是值得基层社科工作领导者研究和破解的一大课题。
带着这一课题,高邮市社科联一班人深入镇村进行广泛调研。乡镇领导对市社科联凭借《社科通讯》开展经常性的普及宣传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和资料,我们对社会科学有了大致的了解,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属于社会问题,都需要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化解,比如空巢老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生态保护问题,都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学习和运用社会科学,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他们也感到,农村需要社会科学的普及和引导,但不知由谁抓,抓什么?我们因此深受启发,社会科学应该走出象牙塔,走进乡村,融入民众。
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农村并不缺少普及宣传社会科学的阵地,每个乡镇都有文化中心,每个村都有农家书屋,都有农民活动中心;也不缺乏社科人才,教师、医生、大学生村官、科技工作者,都是可以凭籍的力量。虽然他们学习的不是人文科学,从事的不是纯社科工作,但是他们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问题是这些力量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或者说还没有一级组织把有效的资源运用到社科工作上,可以想见,一旦整合起来、激活起来,其作用和影响是十分了不起的。
我们结合调研进行思考,能不能在原有的载体上进行整合嫁接,为我所用,在镇村普及社科知识、发展社科事业,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这确实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仿效,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反复思考,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初步想法,借助乡镇文化站,成立高邮市乡镇社科工作站,不增加人员编制,也不需要乡镇作太大的经济投入。
我们据此草拟了一个《关于成立乡镇社科工作站的方案》,几易其稿后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市委、市政府很快作出回应,同意我们的意见,而且要求市社科联先行试点,待点上取得实效,向面上推广,并表示年终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工作站予以经费支持。
今年初,我们在五个片各选择了一个硬件设施较好、人文资源丰富、宣传和文化干部肯思考、能干事的乡镇作为试点,率先在全市建立乡镇社科工作站,并在今年三月召开的高邮市社科联一届四次理事会上统一授牌。
基本概况
乡镇社科工作站挂牌在乡镇文化站,由乡镇党委宣传委员任站长,文化站站长任常务副站长,教育、卫生、科技、农技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了“六个一”的工作要求和机制,即一块牌子、一个工作班子、一间办公室、一套办公设备、一名专门工作人员、一个工作计划。
工作职责
针对试点阶段的乡镇社科工作站实际情况,我们明确了四项工作职责:一是以文化站为母体,利用镇村现有资源,建立镇村社科工作网络,构筑镇村社科工作阵地和载体;二是整合社科工作人力资源,培养社科工作人才;三是配合市社科联正常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工作,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开展重大政策和重大事件宣传活动;四是围绕镇村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为镇村经济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扶持措施
乡镇社科工作站是新生事物,为扶持发展乡镇社科工作站,高邮市社科联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主席挂钩联系。每位主席挂钩联系一家工作站,负责指导、督查工作站日常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使其稳步顺利成长。二是学会、研究会帮扶。根据工作站所在乡镇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会、研究会结对帮扶,比如三垛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好,就安排税务学会和国际税收研究会进行帮扶,与工作站联手将有关政策送进企业、送给企业家;临泽镇农业规模大、特水养殖发展迅猛,就安排农学会、水产学会帮扶,有计划地将养殖技术送到田头农户,通过帮扶,促进工作站早出成效。三是市社科联与乡镇工作站联手开展重大活动,做到城乡联动。今年第九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市社科联与临泽镇社科工作站联合主办,突出“展示新业绩、喜迎十八大”主题,开设讲座、发放资料、设台服务、业绩展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和支持,社科工作的触角有效地伸进了乡村,也提高了乡镇社科工作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表彰奖励。年底将乡镇社科工作站纳入“三优”表彰奖励范围,对成绩优异的工作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工作成效
乡镇社科工作站虽然成立才半年,但已经看到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工作站已经正常运转。八月下旬,市社科联组织专人对五个工作站按照“六一个”的工作要求和机制进行督查,台账资料显示,五个工作站都已到位。汉留镇社科工作站还创办了《社科简报》,传达贯彻上级社科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刊登重要理论文章,报道本地社科工作动态。二是社科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天山镇党委宣传委员、工作站站长吴正军深有感触地说,社科工作站成立后,由工作站牵头开展相关活动,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节省了物力财力,而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不仅推进了乡村社科事业发展,也推进自然科学深入发展。三是城乡统筹社科工作落到了实处。乡镇社科工作站的创立,使社科理论、社科知识进乡村、进农户、进企业成为可能,也使城乡之间的社科工作有了交流的桥梁和渠道。四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高邮市乡镇社科工作站甫一成立,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迎接十八大的宣传工作中崭露头角,引起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社科联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今年八月扬州市委宣传部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会议”上,被命名为“扬州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
启发思考
一、做好基层社科工作,必须借力发力,以不凡的业绩争取领导支持。高邮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同意在全省率先创办乡镇社科工作站,我认为一方面表明领导者对社科工作意义与作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表明领导者对社科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反映高邮市社科联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高邮市社科联成立的三年多来,每年都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令领导和群众满意的成绩,2010年我们围绕全市创建小康社会,开展了主题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普及宣传活动,编印了《图说小康》手册,组织社科志愿者分赴乡镇、社区、企业宣讲小康知识。2011年,我们结合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联手市环保局、市供电公司、市文化馆,开展了主题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宣传普及活动,印发了《社科知识普及手册》,协助拍摄了《湖光水色、秀美天成》的宣传片。这些活动既推介了社科工作,也推进了中心工作。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社科联的工作几乎有求必应,从人力、物力到财力,无不是一呼百应,都为社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做好基层社科工作,必须广泛宣传,以可感可知的内容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我们按照“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实用化”的原则,精心创新宣传形式,精心选择宣传内容,注意把握三个结合:一是将社科知识与文艺活动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生动活动的文艺形式宣传社科知识,第八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我们与市文化馆联合排演一台节目,在城乡巡演,深受群众的喜爱;二是将社科知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科就在身边,社科伴我同行。为此,我们组织专家学者编辑了《社科知识普及手册》,《手册》既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知识,既有江苏省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也是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成为城乡居民喜爱的读物。三是将社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社科工作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邮市全面小康建设、生态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中,市社科联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基层社科工作,必须联心联手,以互利共进的思路举措赢得八面支持。社科联的人手是紧的,但社科界人才济济; 社科联的资源是有限的,但社科界力量巨大。社科联成立伊始,我们就在“联”字上动脑筋,在“合”字上下功夫,用共同的事业把学会、研究会凝聚起来。社科联成立的几年来,我们注意为各个学会、研究会搭建共性平台,《社科通讯》优先发表学会、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调动所有学会、 研究会的积极性,把任务分解到学会、研究会,分解到常务理事、理事,分工协作,同步推进,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担责任。
高邮市乡镇社科工作站目前还只在五个乡镇试点,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争取在两年内推广到全市面上,在全市23个乡镇(园区)建立乡镇社科工作站,形成覆盖城乡、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社科工作新格局。(作者系高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