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承担单位: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基地负责人:刘华周
研究报告首席专家: 赵西华、夏养波、朱雪华、武拉平
主要参加人员:刘华周 亢志华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年5月25日
【内 容 提 要】
本研究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和江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工作重点为背景。探讨江苏必须加大稳定粮食总产量、发展设施园艺、规模畜牧、特色水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安全等几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剖析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领域,重点研究现代农业品种、技术、模式创新领域及江苏特色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重点、发展现状、创新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四条政策建议:一是,增加江苏农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的总量,拓展投入的支持领域,调整投入的管理方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持续、稳定、多元化的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投入新机制;二是,创造条件,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搭建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四是,建立江苏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理顺江苏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农业科技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保障。
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摘要)
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政策背景和江苏工作重点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中央1号文件、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为政策背景。由国家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试验站和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组成,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体系。
江苏根据自身特点,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必须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一是稳定粮食总产量的科技创新,二是发展设施园艺的科技创新,三是发展规模畜牧的科技创新,四是发展特色水产的科技创新,五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创新,六是保护生态安全的科技创新。
二、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一)现代农业品种创新领域
通过集成省内科研资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逐步扭转我省高效园艺作物自主品种较少、品种特性滞后于生产需求,以及部分作物对引进品种依存度高的状况;通过对地方特色畜禽、水产、观赏苗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加快品种选育与改良,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品种保障;通过加快引进和创新特异种质资源,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粮棉油新品种,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保障。
(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领域
针对我省现代高效农业领域技术滞后于生产的现实情况,通过集成省内农业科研资源,创新一批高效设施农业种养技术、循环农业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安全保障技术,加快形成从产地到市场的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现科技引领高效农业自主、快速发展,为提高我省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业整体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整套凯发会员官网的技术支持。
重点支持:(1)设施农业与农业设施技术创新。包括园艺种苗快繁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和设施栽培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2)循环农业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包括氮磷有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3)农业信息技术及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创新。包括基于模型的低成本设施栽培智能化网络测控终端,利用多源遥感进行小麦主要病虫害监测关键技术,“农村信息一点通”智能服务系统;(4)生物农业技术创新。包括弱筋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和小麦转基因研究;(5)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创新与装备创制。包括经济实用型圈舍设计开发技术创新和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6)农产品保鲜加工与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包括植物、动物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三)现代农业模式创新领域
以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资助获得的新品种、新技术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集成示范模式创新,提高展示效果,扩大展示范围,提升展示影响,进而有效地将新模式进行推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典型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1)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模式,“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基地”模式及“立华、温氏”模式;(2)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包括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帮扶整村推进,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以及科技特派员模式;(3)农业产业化模式。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超对接模式创新。
(四)江苏特色产业技术体系
从以下5个方面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畜禽规模生态养殖技术体系,(2)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3)设施蔬菜产业技术体系,(4)海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优质多抗广适性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持续、稳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投入
1.增加江苏农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的总量。增加江苏农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总量,形成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从而让更多的科技人员从“找资源、争课题、忙交帐”等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集中精力搞科研,一心一意忙创新。
2.拓展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投入的支持领域。建议在专项资金中以增量资金单列品种创新领域,大力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种质创新和育种方法改进,以进一步提升育种水平,推动我省种子产业取得新突破。
3.调整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投入的管理方式。自主创新专项宜参照国家重大行业专项和产业技术体系的管理办法,实施首席专家制度,强化第一责任单位的地位和作用。
4.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我省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积极用好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多渠道、多形式争取农业科技发展资金。
(二)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1.创造条件,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设立“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人才基金”,每年支持2亿元,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机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
2.加强农业教育,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要加大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适合我省省情的现代农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科技型企业家、高级科技管理专家、技术专家。
3.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培训设施建设,更新和改善教学手段,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科学有力的农民科技教育决策指挥系统、反应迅速的执行操作系统和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系统。
(三)搭建江苏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撑
1.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围绕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若干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省级科学中心、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部门重点实验室、农作物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野外观测台站等。
2.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大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主要用于平台中心实验室建设、平台常规性或特色性仪器设备购置、平台运行费用补助等方面。
(四)理顺农业科技宏观管理和决策体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保障
1.建立江苏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建立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的农业科技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农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等涉农部门以及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重点农业高校等多方参与,对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和战略问题等进行协商。
2.理顺江苏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农业科技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组织和实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推广、科技产业化等农业科技计划,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
3.改革农业科技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科研立项制度,建立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新机制;完善农业科技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科技活动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4.优化创新环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大型农业科研设施与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