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指要
王燕文部长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王燕文部长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凯发会员官网

 

同志们:

    今天召开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推动江苏社科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我省社科强省建设着眼于打基础立长远,起好了步,开好了局,各方面工作有力有序,成绩显著。我感到,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全省社科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理论文章;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访谈节目《时代问答》赢得好评,其中“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制播《时代问答·改革再出发》专题。二是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重大课题成功结项,“公民道德和人的基本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召开国际研讨会;一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三是学术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1次会议、第七届社科学术大会等,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4所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进一步巩固,学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年来,各成员单位立足本职、协调配合、快速行动,细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指导,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谢!

    下面,我结合大家讨论的意见,就做好今年社科强省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是强化机遇意识,自觉放眼社科强省建设“新时空”。加快推进江苏社科强省建设,需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全局,观大势、谋大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所谓“新时空”是指,全面深化改革赋予社科工作更大责任。在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口,都需要理论先行、理论探路。当前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对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任务:面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新要求,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更加迫切;面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更加迫切;面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迫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社科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社科理论战线等不得慢不得、空不得虚不得,必须找准着力点切入点,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既主动出招又积极应招,为成功穿越改革中的急流险滩提供智力支撑。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前进赋予社科工作更重担当。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研究阐释就要跟进一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越是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越是深切感到讲话历史养分丰厚、思想内涵丰沛、政治智慧丰富,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学习研究总书记系列讲话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围绕讲话提出的重大观点、重要论断,列出一批重点选题,设立一批研究专项,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讲话精神真正成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尖锐赋予社科工作更多考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社科战线的根本任务。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较量尖锐而复杂。社科理论界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立场、行动自觉,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在杂音噪音中举旗亮剑。“两个率先”生动实践赋予社科工作更高定位。江苏要建设的社科强省,是与“两个率先”事业相适应的社科强省。我们对全国的贡献,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财政税收上,还应当体现在提供更多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和学术成果,涌现更多的理论大家和名家。江苏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以更高标准、更高定位推动社科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必须把标杆定得更高,创造性而不是一般性完成工作,认认真真地把各项目标任务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举措,积小胜为大胜,齐心协力把社科强省这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强化导向意识,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心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科事业发展的第一位要求。社科理论界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在社科强省建设“五大高地”、实施“五大行动”的总体部署中,打头的是“建设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高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行动”。这样部署,就是要树立起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科工作的鲜明导向,把好方向盘,坚定主心骨。要站稳根本立场。我们常说,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丢。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它们是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依据,是社科理论工作者观察分析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要推动社科工作者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理论研究之“的”。要强化学科支撑。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与时俱进强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学科框架亟待完善,研究领域亟待拓展,影响力亟待提升。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助推力度,既遵循学科建设的普遍规律又尊重学科建设的特色要求,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基本任务,提升建设内涵、完善机构设置、凝炼研究方向、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创新话语体系。传播力影响力关键看话语魅力。当前,世界话语体系“西强我弱”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国内,学术界盲从照搬西方理论和学术话语的现象还相当突出,一些人“食洋不化”,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理论创新植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成功实践是创新话语表达的源头活水。要积极鼓励、大力推动社科理论界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核心思想和关键话语,有机地融合到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中去,为创造适应当代传播生态的价值表达、学术表达作出江苏贡献。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积极释放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巨能量”。智库既是学术殿堂,又是思想高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独二孩、官邸制、“383方案”到我省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都有智库的贡献。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社科界汇聚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精英,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导向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能量,应该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江苏智库发展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不可估量的成长潜力。要紧紧抓住我国新型智库发展的“黄金机遇”,创新能力水平、优化体制机制,积极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江苏智库发展新格局,卓有成效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着力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深入研究、深刻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是社科界的重要职责所在。江苏较早地进入了发展转型的“阵痛期”,遇到矛盾问题早,研究解决问题也要早。社科界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关节点放到现实问题上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下功夫、花力气,多出快出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做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提升智库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教育部实施“2011计划”以来,我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由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在创新研究模式、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好做法好经验。我们要着眼于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以科学的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和基地建设等为示范带动,积极创新社科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有效沟通合作的科研组织模式,大力探索校际之间、团队之间、专家之间的协作攻关和协同创新途径,有效破除社科研究领域“单兵作战”和“孤岛”现象,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推进新型智库战略取得新成效。着力用好网络载体。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优势,抢抓“大数据”红利,创新科研模式、提升科研效率,是网络时代社科事业发展的积极选择。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善于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提高建设利用管理互联网载体的能力水平,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深化评价体系改革。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科研评价“指挥棒”作用。要完善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贡献度作为核心指标,完善健全评估体系,加大绩效评价权重,鼓励多出应用型研究成果、多出决策咨询精品。要加强对课题成果分类管理、分层设计,对重大、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以及应用类、基础类项目,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产出什么样的效果,都要有所规定,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有可操作的评判标准,激励产生更加丰硕更有“含金量”的智库成果。

    四是强化人才意识,切实抓好社科队伍建设“发力点”。建设社科强省,说一千道一万,强要强在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上。建强“社科苏军”,关键要在团结、激励、服务上下气力、见成效。更好地团结凝聚社科人才,就是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团结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地把社科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要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知名社科专家制度,不定期召开通气会,同知识分子广交朋友、多听意见。通过教育培训、社会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社科工作者为党说话、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自豪感。更好地激励支持社科人才,就是要加强对拔尖人才、学术骨干的重点扶持,着力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去年,省委省政府评选表彰了首批“江苏社科名家”,大大增强了社科理论工作者的荣誉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要进一步完善社科名家、“”、“奖励计划”、“333”、“五个一批”等人才工程,加大项目扶持、出版资助和奖励力度,促进社科优秀人才、优秀团队脱颖而出。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江苏青年社科英才”计划,多鼓励、关爱、提携青年学者,为我省社科事业培养过硬的后备力量。更好地关心服务社科人才,就是要为社科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推进社科人才引进和流动。积极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人才生态,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让各类人才在江苏大地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大地。要关心帮助社科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多做得人心的好事,多办稳人心的实事,多解暖人心的难事,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众人拾柴火焰高。深入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确保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社科工作的领导,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社科强省建设作为份内之事,纳入重要议程,周密部署,落实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部门协调,主动与各方面沟通联系,发挥好社科界“五路大军”主力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落实,形成做好社科强省工作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社科强省建设的目标催人奋进,社科强省建设之路始于脚下。我们要改革创新,稳扎稳打,推动社科强省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推进“两个率先”、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