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上午,省社科联、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100余人,以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教育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汪联辉主持开幕式与揭牌仪式,叶美兰、张新科、丁晓昌分别作开幕致辞。叶美兰、张新科、丁晓昌共同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会揭牌。张新科提出,进入新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已对教育场域、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产生系列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带来未来教育的结构性变革。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 ”的优势,打破过去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和标准的局限,打造个性化、精准化、丰富化的智慧教育;如何积极搭建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构建智慧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新范式;如何统筹多部门资源形成人工智能教育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管理链,鼓励并引导企业深度协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等,都需要广大社科工作者在学理上钻研、在研究上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充分发挥社科理论界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助推力作用。
学术论坛共分为四个阶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10场专题报告会和主题讨论。上午主旨报告阶段,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李政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小勇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教育学院高等教育领导计划杰出教员currie ding jo hsia教授、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计算机信息与系统学院maiga chang教授等5位专家分别作题为《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及其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graph-based behaviour pattern extraction and analysis》的学术报告。下午主题报告环节,南京邮电大学单美贤教授、日本神户大学chengjiu yin教授、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张刚要教授等5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出了独到见解。
(组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