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群办发[2013]11号文件精神,继续深化落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8月26日上午,省社科联召开离退休党员座谈会,进一步征求对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主持会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到会老党员还认真填写了“征求意见表”,经过统计,对省社科联工作的评价全部为很好。
张书记首先向参加座谈会的老党员通报了上半年的工作,他欣慰地告诉大家:今年以来,重点抓了八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服务“两个率先”、推进“八项工程”、建设社科强省作出了新的贡献。 1.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完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重点完善了基地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好省委省政府高层专家团“外脑”作用,成功举办了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成果汇报会。2.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服务重大决策的层次和水平。组织完成十余项省领导交办的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多项重要批示。3.认真组织社科应用精品研究,着力加强对全省学界青年人才的扶持。组织了“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奖,组织开展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课题的结项和申报工作,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4.深入做好社科评奖调研工作,着力推动社科普及地方立法规划。开展社科评奖和社科普及工作专项调研,强化全省社科普及宣传工作,提出并向省人大报送了社科普及地方立法项目建议。5.切实加强学会规范化管理,着力提高学会的科研水平。强化了学会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学会的科研质量和学术水平。6.以“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为主题,着力做好第七届学术大会的筹备工作。突出中国梦的主题 ,突出人才集聚的载体功能,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成果。7.抓好网站和刊物阵地建设,实施打造社科名刊工程,着力把《江苏社会科学》打造成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名刊。办好《江苏社联通讯》和《社科应用研究》等内刊,加强对江苏社科网的维护管理。8.抓好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营造创优创新的浓厚氛围。注重加强机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机关高效运行。
张书记还代表省社科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向老党员通报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的详细情况:进入7月份以来,在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第四督导组的正确指导下,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组织4天以上的集中学习教育,有12名正处以上干部写出了学习心得和体会,召开5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出6个方面的建议,党组对照要求初步查找出3个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坚持从5个方面边学面改,特别是对老同志的服务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实践活动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处以上干部纷纷带头参与、接受监督,普通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很高、主动接受教育,形成了思想认识到位、人人参与活动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的各项任务。
座谈中,与会老党员十分关心和关注省社科联的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对省社科联近几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认为省社科联的工作对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褒奖,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出了很多创新举措,在全省社科理论界重新塑造了崭新的良好形象;对内注重化解矛盾,增强团结,改善环境,营造氛围,为省社科联赢得了良好口碑和声誉。
同时,老同志们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是要出成果。江苏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转变必须要以优秀成果做支撑,必须进一步优化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机制,进一步打造“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二是要出人才。要多出“江苏十大中华文化人物”那样的名人,成为社科理论界的榜样和全省专家学者的标杆,要把他们的精神、学风、文风和修养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全省社科理论界,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学习的楷模。三是要出精品。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平台和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掘潜力和优势,形成江苏特有的精品效应。四是要出影响。要建立和13个市社科联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省内和中央媒体上广泛宣传江苏省社科联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象“智库建设”和“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等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工作创新,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