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开一个高质量的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到群众中去对照检查,省社科联党组于9月11日、12日,继续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依托去年创建的“人文社科和农业科技专家灌南服务站”这一平台,在挂钩帮扶点——灌南县及张店镇二庄村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破解发展难题,把基层一线当作“回头看”和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在转变作风中为基层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贫困群众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基层发展的能力。
本次活动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教授牵头负责,以“科学调研帮‘三农’、咨询服务谋发展”为主题,紧扣“专家服务站”宗旨——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科学发展,扎根村镇基层,服务人民群众,针对灌南县特别是张店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人文社科专家和农业科技专家,提供农业凯发会员官网的技术支持、政策理论咨询服务、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和文化信息建设支持,以充分发挥省社科联在理论研究和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上的优势及南京农业大学在农业凯发会员官网的技术支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专业优长,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挂钩帮扶工作有机融合,为灌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为打赢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1.征求意见心贴心交流
在挂钩帮扶点张店镇二庄村,党组成员分别深入5户贫困农户家中,并走进田间地头、种植大棚、养殖基地和科普基地,了解镇况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走访座谈中,群众对“专家服务站”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科技下乡和智力支农的服务新模式,不仅让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改变了传统发展观念,真切感受到帮扶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利于经济后发地区乡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交谈中群众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专家服务站”要多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和其他服务项目,宣讲“三农”政策,普及农技知识,解答现实疑惑,提振致富信心。二是要拓展经常性的沟通渠道。不仅是单位对村镇,而且要畅通专家与基地、专家与农户个人联系的渠道,便于发挥专家的文化、信息和技术优势,及时引导、指导相关基地和农户适应市场、降低风险、科学发展。三是要建立长期协作和合作关系。与县级政府可以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从宏观上分析、指导和把握发展方向、路径选择、产业提升、创新动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基层社科联组织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村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专家加基地、专家加项目、专家加农户的模式,建立帮扶开发工作长效机制,使服务更扎实、更具体、更稳定,积极发挥带动和示范效应。
2.热点问题面对面解决
在两天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过程中,机关干部、专家学者通过走访调研、个别交谈、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集中居住点、秸秆禁烧等农民关心的难点问题和如何培植农民专业产业合作社(如种植业、养殖业、机插秧、秸秆利用),提升农业品牌层次(锣鼓牌西瓜、葡萄)等干群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掌握第一手资料,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镇村干部群众转变发展理念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提供帮助。
3.帮扶项目实打实到位
省社科联下派的工作队员经过充分调研,在后方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工作队、县扶贫办的协助下,和二庄村两委一起从4个备选的帮扶项目中遴选了民意呼声最高的电灌站项目和道路建设项目。
目前,由省社科联出资20万元援建的二庄村20寸电灌站及配套的防渗渠已于今年3月竣工,新增保障灌溉农田1200亩左右,确保了二庄村农田浇灌的全覆盖,在今年的抢收抢种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从社会效益上说,杜绝了村民之间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的现象,大大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和文明村风建设;从经济效益上说,电灌站的竣工使用,每年在种植水稻这一项上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
省社科联援建的另一项目——二庄村的道路硬化建设,正在施工中,工程新建水泥道路总长1710m,路面宽度在2.2米以上,建设面积达4300平方米,预计9月底竣工。此项目竣工后,受益群众达210多户、1200多人,能基本解决二庄村村民出行难问题。
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挂钩村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数字素养,共享现代信息文明的机会,省社科联还向张店镇赠送了10台电脑。
4.产业提升手把手指导
鉴于张店镇种植、养殖、农机、土地等16家专业合作社镇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偏小、资本结构集中、治理结构松散、发展能力欠缺的实际,为提升张店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规模,拓展其服务功能,提高其经营绩效,南农大农技专家和灌南县农科所一起,重点走访调研张店镇居丰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为省委驻灌南帮扶工作队的产业帮扶对象,2013年工作队共对其投资入股18万元,其中省高院10万元,省社科联6万元,交通厅2万元)、丰顺水蛭合作社和南园生猪养殖合作社等,为其在产供销链条优化上提供技术指导,在农工商渠道拓展上出谋划策,为其在组织发展管理上排忧解惑。南农大还向灌南县农科所提供优质葡萄种试种,取得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5.理论辅导智慧为现实导航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农业的基础,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向城镇化发展靠拢。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社科专家张颢瀚教授为灌南乡镇以上干部做了题为《苏北全面小康与城镇化建设路径》的辅导报告,从学习的重要性、县域经济面临的压力、经济发展趋势和机遇等方面对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作了全面客观和理性分析,提出了灌南小康和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一是充分认清以扩大内需和消费为重点的经济新的增长点,把握江苏南中北空间机遇、国际产业调整机遇、城镇化发展机遇;二是坚持城市化道路和创新新型城镇化思路,找准适合灌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新模式;三是积极探索后发地区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之路,按照习总书记两会期间在江苏代表团讲话精神和要求,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在“两个率先”上迈出新步伐;四是指出了灌南发展应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基础体系、广纳人才、协同服务等四大优势,为灌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路径指导。
6.对策研究立项与资助优先
对经济后发地区的帮扶开发工作,给钱给物的实体帮扶、帮农民建设具体项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帮扶工作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路径指导;帮助当地干部提升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技能,着力提升经济薄弱地区建设的软实力,促进经济薄弱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形成科学的帮扶理论指导现实的帮扶工作。基于这样的考虑,省社科联拟以设于南京农业大学的“江苏农业现代化研究基地”为依托,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积极启动开展扶贫帮扶工作理论和建立长效机制研究。为推动当地决策咨询课题研究,今年,省社科联将在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课题项目中,立项支持灌南县社科联2项课题(从《灌河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灌河开发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灌河开发的驱动力与发展战略研究》及《灌南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模式研究》这4项课题中选2项),以协助指导地方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针对灌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应用型研究;所有南农大为灌南现代农业服务的研究课题,省社科联均给予立项资助,并形成机制,为灌南县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省社科联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