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传真
上海市社科联举办“哲学与我们的时代”第三期演讲季

上海市社科联举办“哲学与我们的时代”第三期演讲季-凯发会员官网

    

    2014年3月22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文汇报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三期开讲。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教授以“哲学的意义与批判的价值”为题,和听众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对哲学的体验和感悟。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出席,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主持。来自本市党政机关领导、高校师生、企业精英、市民群众等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如果‘用’指的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话,那么大学所有专业中,哲学最没有用”。张汝伦教授开场就指出,哲学不是针对任何具体问题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它具有普遍性的、整体性的、反思性的思维特征。

    张教授回顾了哲学在希腊产生的历程。在希腊,随着文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脱离谋生的压力,能够从事更高级的思维,哲学便应运而生。哲学在希腊语中意为“爱智慧”。哲学产生前,智慧是指与生活有关的知识与能力,哲学产生后,它的含义便发生了根本变化。智慧有知识所没有的一种境界,它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精神的结晶,包括对人生目的的反思、对行为方式的斟酌、对事件的判断和洞察,以及对价值取向的决断;还包括对宇宙奥秘的一种洞察。

    张教授提到,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到今天都被世人尊为“哲学之父”。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源”,标志了哲学最基本的特性:无用性、根本性和反思性。泰勒斯对宇宙整体的、根本的思考,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束缚和限制,能够达到一种超越性的自由;也标志着人类走出动物性王国,走向精神性的世界。毕达哥拉斯将“智慧”专指为人类的、比较超越的理论知识。在古希腊人那里,理论是对普通永恒真理的追求,而理论的理论就是哲学。

    张教授认为,具体的、特殊的事物的真理会随着具体处境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宇宙万有全体(大全)的真理却是永恒的,这个真理就是关于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的标准。离开这个标准,我们的一切行为就无法决定。西方哲学认为哲学主要就是研究这个有关“是与非”问题的存在论。当然,哲学有极为丰富多样的发展,有很多现代西方哲学家否认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秩序,但这改变不了哲学本身的普遍性、整体性和反思性的特征。

    张教授指出,近代科学的产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思维具有片面性的特点,它习惯量化思维,忽视事物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它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而不问目的的正确性和正义性;它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康德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之为知性思维。知性思维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非常有用,但它也有一个很致命的盲点:治标不知本。与知性思维相比,哲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它在应该非此即彼的时候当然也会非此即彼,但是更多的时候它会考虑到事物其他可能性;它当然要追求普遍性,但是这种普遍性不是人为的普遍性,而是一种绝对的普遍性或者说先天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不会因为追求普遍而忽略事物的特殊性。

    张教授认为,常识是指从生活经验而不是专门研究得到的一种好的实践判断。讲批判的哲学,要尽可能的分析事物的复杂性,尽可能不满足于当下的直观,当然要对常识抱批判的态度。批判作为一个哲学的术语,它的基本的意思是分析、辨析,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评判。哲学从基本方法上来讲,是追求批判思维的方法。批判思维就是不教条地、不独断地、不冒然地肯定任何东西,而是宁可先把一切付诸批判,只有坚持批判的东西才能得到肯定。

    张教授指出,现在我国不少人越来越藐视哲学,也越来越缺乏批判的态度。我们现在要说明一个问题和道理,很少有仔细的分析和论证,往往引用某几个西方大牌学者的话就算定论了。百余年来西方的思想家在我国各领风骚三五年,实际上没有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我们是好好吃透的,更不用说对西方思想提出我们自己的批判。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批判头脑。

    张教授指出,哲学的批判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层面是不满足于事物表象和第一感觉,而对事物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辨析,看看它们是否包含根本问题,尤其是检查它们的预设是否有问题。二是总体性思维,把一切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当中来考察。

    讲座开场前半小时,听众已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张教授以惯有的激情和自称"民工"也听得懂的形象语言,像一团火焰一样点燃着在场听众追求智慧的内在激情。他偶尔夹杂着沪语的欧化长句一气呵成、喷薄而出,流露出“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情怀,博得会场阵阵掌声。

连听了三场演讲的进华中学教师潘婷婷提问后,向张教授赠送了徐悲鸿的“双马图”,感谢哲学演讲季在浮躁社会发挥的“老马识途”之效。葡萄酒内训师吴志明在提问中感慨:“这堂课让我真正听懂了哲学--哲学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真正的‘批判精神’”,即辨析后的评判而非简单否定。”浦东花木街道的团委书记周洋说,“这个下午,思南公馆、浦东图书馆都有讲座,我还是选择了文汇的哲学季,就是想把七场听个完整。”而中远集团的吴翊在文汇讲堂俱乐部微信群里说,“原来对哲学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中,这次哲学季大大改变了我的认识。”

(来源:上海市社科联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