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传真
“浙江模式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举行

“浙江模式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举行-凯发会员官网

 “浙江模式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举行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2月28日,“浙江模式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浙江大学民营经济中心(crpe)承办。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秘书长谢利根,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郭占恒,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卓勇良,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原院长、教授程惠芳,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crpe教授赵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史晋川主持。史晋川教授首先对参加研讨会的主讲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浙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区区100来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7年的5万亿元多人民币;人均gdp从区区几百元人民币,发展到今天的1.3-1.4万美金。这是浙江模式的巨大成功。他表示,改革开放20周年时“浙江模式”研讨会总结提炼的浙江现象,后来经进一步深入研究,成就了“温州模式研究”的经典。他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聚集众智,总结浙江模式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经验,问诊浙江模式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挑战,为浙江模式的体制及机制创新建言献策。
      邵清从社会科学在解释社会经济问题上的作为出发指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仁应该多去分析和解释中国问题,特别是浙江社科界需要不断回顾、总结、梳理和提炼浙江模式,为浙江经济如何走得更好服务。他认为,浙江模式在理论、制度、机制和经验方面,一直不断先行探索发展,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样本和经验。
      卓勇良指出,浙江模式的缘起在于浙江省具备“人口、耕地与气候”的积极三角,从而造就了浙江人的勤奋与吃苦耐劳精神。他认为,浙江民间创新创业热情饱满,加以浙江全省抓住了开放先行的红利、人口红利、政府有所为和无所为的红利,走集群化和适用技术产业发展之路,成就了浙江的经济辉煌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他指出,近期出现的民企发展问题,主要归因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发展困难,以及近期改革的实质推进较为缓慢。他强调,必须要正确认识省情,切实有效地推动改革,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赵伟从浙江模式的理论解释、区域市场化转型范式方面阐述了民营化的内涵是民有民享。他将浙江模式分解为四个模式:一是温州模式,制造业启动,体制外的民间自发创新,家庭作坊式的制造业兴起。二是萧山模式,乡镇企业体制内突围创新——乡镇企业改制为民营经济,如鲁冠球的万向集团1992年改制;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萧山又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开放发展模式得以在萧山落地。三是义乌模式,市场发展与制造业的结合,最典型的就是浪莎袜业。四是宁波模式,大型国有企业转制为民企,以及外资进入的内外竞争与结合,宁波帮商人 外资 周边乡镇民企,加上港口贸易的便利,宁波成为浙江乃至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他表示,浙江经济的四个模式都指向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浙江模式的代表。
      程惠芳主要从浙江模式的发展活力来源、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开放模式、新兴民企与和传统民企的创新差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浙江民企当前的艰难状况与可能出路。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做强龙头民营企业,实现民企持续活力;二是推进浙江传统民营制造向强民营制造转变;三是继续加大开放,以开放促强省建设。
      郭占恒认为,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1978-2002年的温州模式民营经济自发性萌芽、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以民间个人为经济市场的获得主体,侧重经济发展,取得了令国人和世界惊叹的成绩。二是2002年至今,并且还要延续一段时间,主要是以“八八战略”顶层设计所指引,用制度和规范激发各级政府勇于担当,实现浙江经济模式由自发成长向自觉的秩序性发展转型。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包括政府规范、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是符合联合国发展定义的全面发展。他指出,“八八战略”改变了浙江的发展路径,使浙江模式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成为今天全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样板。
      史晋川对五位主讲人的观点和研究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回顾浙江模式非常应时,意义很广泛。今天看民企发展问题,实质还是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民企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世界贸易格局的关系问题。他从历史比较分析角度谈了对民营经济研究的经验体会:凡是民企依托开放和市场作为其成长扩张力量源泉的,都会保持持续的发展活力与优势;大多依靠政府力量扩张的民企,多数最终结局都会很惨。在回顾浙江模式和展望其发展前景之时,他强调,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决不能忽视政府的力量及作用,所有涉及城镇化建设及规划的经济空间结构,其决定经济要素集聚,都是由政府主导或直接付诸实施的。他把浙江模式总结为三个战略: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强县发展战略,支持家庭作坊生产和专业生产发展;而后是都市化战略,支持产业集群的规模集聚和专业市场的升级;现在提出的大湾区发展战略,以都市圈联动为发力点,支持要素高端集聚,支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孕育壮大新产业动能。这三个战略的内生转变,体现了浙江经济的产业转型、空间转型,并进而支持发展动力转换。
      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公管学院、人文学院的部分师生,以及来自省社科联、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