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凯发会员官网
出版说明
一、《江苏社会科学年鉴》是一部记述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状况的年度资料性 学术工具书,是展示江苏社科强省建设成效的对外窗口,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撰,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江苏社科发展的信息性、知识性的基础资料,为推进社科强省 建设提供公共数据平台支撑。
二、本年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的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力求全面系统、科学 客观、简明实用地记载和反映2014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肯定成绩、总结经 验、查摆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全省工作大局,为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 提供智力支持。
三、本年鉴致力于为党和政府深化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社会 公众了解熟悉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信息解读,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基 础资料和借鉴,充分发挥年鉴存史、实用、资政、交流的作用。
四、本年鉴从2014年开始,逐年编辑。作为创刊号,本年鉴着重记述2014年度江苏省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状况,但部分内容适当追溯历史,并收录一些历史性资料。
五、本年鉴的基本栏目设有:特载、学术机构、学者队伍、综合类学术著作和综合性学 术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语言学、 教育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管理学、社科研究项目、决策咨询和学术社会服务、社科普及、学 术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社会科学管理、大事记、附录等。编 写形式以条目为主,兼有概述、表格、图片等约65万字。
六、本年鉴采用说明文体,各栏目及所属条目只对事实、材料进行客观介绍,不作主观 判断,不加评析性、渲染式语言。条目的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等,按照既定的 体例有所规范。
本年鉴是一项集体智慧和劳动的成果,在资料收集、编写、核校、审稿和出版过程中, 得到了有关部门、高校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感谢。错误疏漏之 处,敬请读者指正。
《江苏社会科学年鉴》编委会
2015年12月
目 录 conetents
总概述
特载
学术机构
普通高校、驻苏军事院校社科研究单位
党校、社科院(所)
研究平台(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
智库机构
学术队伍
社科人才
学术团体
综合类学术著作和综合类学术活动
综合类学术著作
综合类学术论文
综合类学术活动
马克思主义(含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哲学(含宗教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经济学(含统计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政治学(含国际问题研究、军事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法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社会学(含人口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历史学(含考古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文学(含外国文学、区域文化研究)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艺术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语言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教育学(含心理学、体育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新闻与传播学(含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管理学
学科建设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社科研究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项目
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
省有关部门决策咨询
高校决策咨询
高校学术社会服务
社科普及
社科普及活动
社科普及基地
社科普及读物
学术出版
出版社
学术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评奖
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家有关部委、全国学术社团优秀社科
成果奖
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孔子学院”
江苏海外出版
江苏国家、省社科基金外译项目成果
社会科学管理
社科发展政策
社科工作管理
社科类学术团体建设与管理
学术职称(职务)管理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
大事记
附录
后记
总概述
江苏社科历史悠久,自古名家辈出。从范缤 提出的“无神论”思想,到泰州学派倡导的“格物致知”,再到思想家顾炎武发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呼声,等等,都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江苏学术界在中 国历史上的六朝时期和明清时期,曾经两度成为 领全国学术风骚的重镇。鸦片战争以后,又得天下风气之先,较早开展了变法图强的理论研究与 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社科战线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实践共发展,推 出了一大批有创见、有价值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一大批学识深厚、学风优良的社科名家,创出了一大 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社科品牌。改革开放之初,以 胡福明为代表的一批江苏专家学者,以大无畏的勇气积极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确立实践是检 验真理唯一标准、推动全国思想大解放,作出了重 要贡献。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匡亚明发起主 编的《中国 思想家评传丛书》,共 200 部 6000 万 字,是我国影响重大的原创性思想文化项目。在 江苏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广大社科工作者都 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实践、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在 总结提炼“苏南模式”、园区发展经验、创新驱动战 略、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目标内涵等方面, 形成了一批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2012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 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颁布《加快推进社科强省 建设实施意见》,对在新的起点上繁荣发展江苏社 科事业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这 就是:到 2020 年,基本形成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与文 化强省、科教与人才强省相匹配,在全国具有领先 地位和明显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格局,形成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域特点的哲学社 会科学创新体系,切实做到思想引领、理论创新能 力强,服务决策、服务发展能力强,领导体制、运行 机制科学高效、科研实力、学术研究影响力全国领 先,实现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为扎实 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成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 导、协调、规划与管理。召开江苏社科强省建设工 作推进会,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 开一次全体会议,下达年度社科强省建设工作要 点。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集中建 设137个优势学科,其中,人文社科类28个。实 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立项建设59个高校协同创 新中心,其中,人文社科类11个。组织“江苏社科 名家”评选,省委省政府对首届10位江苏社科名 家进行奖励表彰。2014 年 10 月,召 开省哲学社 会科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进一步规划未来五年 江苏社科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了省 社科联新一届理事会。省委省政府推进社科强省 建设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全省 社科界的士气。全省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认 真学习、深刻理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水准 的学术研究平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在全国深有 影响的学术名师大家,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体 现江苏特色的优秀成果,努力把全省社科界建设 成为决策咨询的强大智库、理论创新的主要阵地、 人才集聚的智慧高地,推动江苏社科事业继续走 在全国前列。
2014年,江苏社科强省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 新的重要进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些工作富有特色、形成亮 点,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 领域管理。①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下发文件,作 出专题部署。 省直社科理论部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健全 中心组学习制度,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读本》等权威读物,全省发行《读本》超113 万册,居全国之首,同时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达12.5万册。围绕学习研究宣传讲话精神,先后 举办7期省管干部研讨班、11期宣传系统培训研 修班,累计培训学员4000人。召开全省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座谈会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会、学
好用好《读本》座谈会等;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 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深入研究讲话提出的重大观 点、重要论断;设立省社科基金研究专项,推出一 批重点理论研究成果。② 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中国梦研究宣传。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 人才优势,全省成立15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研究中心,资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中心研究丛书7本,在中央媒体组织发表重 点理论文章5篇,在省级媒体开设近40个专题、 专栏,刊发系列理论文章。省委宣传部推出电视 文献纪录片《中国梦?中国路》,制播电视访谈特 别节目《中国心?中国梦》,组织编写《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教育读本、《社会思潮怎么看》 等理论读物,引导干部群众增进认知认同、坚定理 想信念。省卫视推出电视理论访谈栏目《时代问 答》,推出《改革再出发》、《法治护航中国》等专题 节目。《新华日报》等报刊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系 列文章和“建设法治中国”笔谈专版。“江苏大讲堂”网站、理论微博微信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举 办系列专题讲座。③ 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和 管理。全省社科界及时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 神,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 域情况分析研判。突出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召开高校党委书记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省党校、 省社科院制定严守政治纪律的有关规定。加强各 类讲坛、讲座管理,强化新闻出版管理,在全省集 中开展网络舆论引导专项行动。贯彻中央《关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制定推 进意见和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施意见》。评选优秀社 科理论期刊节栏目,理 论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是扎实开展江苏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研究。① 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组织课题研究。6月,省社科联联合10所高校 举办“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优势”理论研讨会, 编辑出版论文集。省社科联组织2014年度“省社 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研究,立项380项,其 中重点课题50项,一般课题130项,立项不资助课题200项。省社科联依托地方社科资源,在13 个省辖市分别建立社科调研点,先后与连云港、苏 州、扬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国家两带一路战略与连云港总体定位”、“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再创开放新优势”和“民生建设重点热点问题”专家座谈 会,推出一批服务地方改革发展的应用成果。② 围绕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江苏改 革走在全国前列组织课题研究。省社科联组织实 施20项省委书记、省长固定重大课题研究,先后 发布两批共100项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课题,围 绕全面深化改革、2014 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 江苏“十三五”规划等专题开展研究。省社科院组 织实施省委书记、省长固定的18项院重点课题, 其中12项课题成果获得省主要领导的批示;组织 实施3批21项院长应急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十三五”规划、“全面 深化改革”、“经 级”、 “治理现代化”等江苏发展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 问题;做好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完成2013年 度江苏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编制《江苏社会发 展报告(2013年)》。③ 加大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力 度,各类基金项目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创历 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73个,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二位。获各类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立项总数达338项、资助经费8380万元。省 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和经费资助额度大幅提高, 全年立项项目达 383 项,资 助经费超过 3000 万 元。全省高校获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 般项目281项,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④ 促进社科成果及时转化,决策咨询水平不断提高。省社科联编发《决策参阅》41期,获省领导批示20多次,其中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9次。省社科院组织编发《决策咨询专报》62期,编写出版 2014年《江苏蓝皮书》、《长三角蓝皮书》。省社科 规划办公室编发《社科基金成果专刊》37 期,《光明日报》刊发成果推介6篇,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成果选介》推介6篇。省委党校编发《研究报告》13 期,结 集 出 版 《江 苏 调 查 2012》《江 苏 调 查2013》。
三是广泛组织丰富多彩学术活动,推动形成 协同联动、整体发展的新格局。① 举办江苏发展 高层论坛。6月,南京大学、省社科联和省社科院 举办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2次会议,专题研讨江苏深化经体制改革重点;10月,举办第33次会 议,专题研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江 苏建设。② 举办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以 “全面深化改革:江苏新机遇、新探索”为主题,举办7个学科专场、4个学术聚焦、4个区域专场、1个学会综合专场、1 个高层论坛等 17 个系列活 动,省 内高校、科 研单位近 500 个,6000 多人参 与,收到论文6000多篇,有18位外省知名专家、 85位省内专家作主题演讲,253位学者作学术交流发言,60位专家作点评。③ 举办重要理论研讨 活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全省纪念邓小 平诞辰110 周年学术研讨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 65周年理论研讨活动。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召 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术交流会暨常务理 事扩大会议。省社科院、省统计局联合举办“江苏 经济运行研讨会”。省社科院先后举办4期现代 智库论坛,专题研讨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江苏发 展叠加战略机遇、文化强省、新型城镇化等江苏经 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省委党校举办全省党 校系统科研转型发展理论研讨暨第八届科研协作 会。④ 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周和学会学术活动。 省社科联起草社科普及立法规划项目建议书和《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促进条例(初稿)》,被江苏 省人大常委会列入 2015 年立法规划调研项目。 以“拓展社科服务,助力深化改革”为主题,开展第 十一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直接受众超过 100 万人次,各地累计举办各类人文社科讲座2200多 场。省社科联研究出台《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重点 学术活动和学术著作出版经费资助办法(试行)》, 资助省级学会重点学术活动50项,资助学会学术 著作出版项目7项。全省性学术社团累计召开各 类学术会议 129 次。⑤ 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世界语言大会”,以及由省社科联联合有关高校 先后举办“第五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论语》 诠释与域外传播研究”、“全球化时代道德与价值 观重构”、“全球化中的教育、经济与文化融合”等 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省社科院接待美国、韩国、 日本多批次学者来访,12 月访问台湾大学,建立 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加强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 等9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建设。推进江 苏高校参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实施期刊 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有条件的社科学术期 刊创办英文版。
四是推出一大批有影响、高质量成果,打响江 苏学术名片。① 整合资源精心组织生产重大成果。省委宣传部组织动员全省160多位专家编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14卷本、430万 字,是目前国内第一套全面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具体范畴的系列研究著作,得到学界 高度评价。完成“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当 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推出 系列重点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② 组织第十三 届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省政府 办公厅出台经修订完善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根 据新的奖励办法,经 初 评、复评、终评等环节,评出获奖成果498项,其中 一等奖成果59项,二等奖成果144项,三等奖成 果295项。③ 组织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全省高校共评出一等奖 成果21 项、二 等奖成果 79 项、三 等奖成果 199 项。④ 组织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选, 全省申报成果1156项,获奖成果230项。
五是实施重点学科登峰行动,扎实推进哲学 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① 提升高校学科建设 水平。落实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学繁荣计划(2011一2020)》,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繁荣发展的“七大行动计划”,组织验收优势学 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连选建设二期项目。② 推 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省教育厅组 织新一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 报评选工作,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与行为科学实 验中心”等10个申报机构入选。
六是广泛搭建社科平台,穷实社科强省建设 基础。 ① 组 织 编 篡 《江 苏 省 志 ? 社 会 科 学 志(1978一2008)》。召开编篡工作会议和编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完成编篡大纲,并向高校、省直机 关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社科 事业管理与建设全貌进行回顾总结。② 组织编 篡《江苏社科年鉴 (2014 年)》。召开编委会第一 次会议和编篡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反映江苏 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发展状况。③ 组织编撰《江苏 社科名家文库》。配合省委、省政府江苏社科名家 的评选,省社科联牵头组织出版首批10位社科名 家的学术自传,成立丛书编篡机构,召开两次专题 会议,集中反映社科名家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④ 组织实施重点学术出版工程。省委宣传部打 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出版平台,面向 全国知名专家征集书稿。省文化厅实施国家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编辑出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 录》。编辑出版《江苏历代名人传》、《江苏地方文 化名片丛书》、《江苏历代名人录》(政治卷)、《民国 名人传记丛书》(政治要员卷、军事将领卷),推出 一批苏派学术名人名作。
七是加强社科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做强做大社科苏军。① 推出新的社科领军人才。2013 2014年度教育部特聘教授评选,江苏有11位社科专家 人选。② 实施 “江 苏青年社科英 才”培养计划。2014年6月省委宣传部启动该培 养工程,首批20位青年社科优秀人才人选。培养 措施包括:一次性给予青年社科英才科研经费补 助8万元,青年社科英才所在单位可按1:1的比 例给予配套经费资助;有计划选送青年社科英才 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研修、业务进修和国内外培 训等。③ 加强社科人才培训。举办首期高校马 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级研修班、高校宣传部长培 训班,举办6期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 修班,累计培训621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老师暑期培训。省委宣传部组织“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培养对象赴境外培训。
八是以省社科联换届为重点,组织机构建设 得到新加强。① 召开省社科界第八次代表大会。 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省社科联工作情况汇报,同 意会议总体方案。10月15至16日召开会议,省 委书记罗志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王燕文主持开幕式,副省长傅自应在大 会闭幕式上讲话。大会全面客观总结了第七次代 表大会以来全省社科界取得的成绩经验,明确了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审议通过《江苏省哲学社会 科学界联合会章程》和大会决议,选举产生了省社 科联第八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② 推动县级社 科联建设。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印发《关于 加强县级社科联建设的意见》,省社科联在苏州市 吴江区召开全省县级社科联建设推进会,探索建 立省市县三级社科联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组织体系。
(徐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