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讯息
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荣获政府最高图书奖

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荣获政府最高图书奖-凯发会员官网

 

    2014年1月4日,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在京揭晓并颁奖。此次共有56种图书获图书奖,由范伯群主编、苏州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也荣登此榜,获得政府最高图书奖。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系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自1986年开始,从收搜资料到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通俗作家、社团、报刊、作品,再到出版多种中期成果,前后历经15年的潜心努力,最终将这些成果进一步提练、合成,于2000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40万字。2003年,该书荣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该著作印行10年后,作者们又综合各方的意见,作了一次修订,并于2010年出版“修订本”。这部修订本于2011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该工程每三年入选一次,评出自然科学、文学作品及社会科学论著各一百部,入选总署的“优秀原创出版工程”)并于2012年荣获国家级的第四届中华出版物图书奖。

    2009年,陈思和教授这样回顾道:“从1988年学术界提出‘重写文学史’以来,20年过去了,我们现代文学史第一次遇到了认真的‘重写’挑战。解决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文学史关系,不是个别人的一时冲动,自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文学史概念贯通了近现代文学的文学史视野以来,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并且给以解答的问题。国外汉学界先走一步,提出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问,其实晚清与‘五四’的关系也就是范先生所要着力解决的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关系问题,把原来文学书写为尖锐的敌我斗争的新旧文学冲突,融化为新旧并存、多元共生的文学格局,实在不是一个局部的文学事件的重写,而是对现代文学史叙述的基本策略的改变。”在2012年12月“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论坛”上,哈佛东亚系王德威教授的评价是:“由于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课题组的努力,现在通俗文学的入史,已经成为全国学界的共识。”在会上范伯群教授又提出:“冯梦龙—‘鸳蝴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中国古今市民大众的文学链”这一新论点。

    虽然得到了政府图书最高奖的殊荣,研究还必须继续深入。由苏州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汤哲声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和资料库建设》是“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延伸与深化。期待课题组对这一“市民大众文学链”的价值体系作出更深入细致的历史性的评估。

    (苏州大学社科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