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之窗
理论面向基层研究服务决策成果转化运用

理论面向基层研究服务决策成果转化运用-凯发会员官网

 

——江苏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大会扬州市学术专场综述 

理论面向基层研究服务决策成果转化运用

    2011年11月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扬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院)承办,高邮市委、市政府协办的主题为“全面推进‘三个扬州’建设、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扬州市学术专场在高邮举行。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汪兴国,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扬州专场共有600余人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543篇,经各学科编委审读推荐,编委会评定,有119篇入选,40篇获专场优秀论文。
    在开幕式之后,高邮市委书记丁一作了“激活文化积淀,彰显生态优势,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加快发展高邮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的主题发言;江都社科联课题组代表作了“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变迁的分析与思考”的主题发言;扬州市委常委程裕松作了“和谐城镇化建设的模式与路径:邗江区的实践与启示”的主题发言。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分别就“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宝应县农委金剑结合宝应所处自然地理区域的地带性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观念导向、制度管理、对策措施”配套组合,以区域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才能保障宝应县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树立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的观念;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三是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四是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治理;五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仪征市发改委张榕通过对苏中、苏南等县市经济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查找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拟定了仪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监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要重点抓好:(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抓增量把握质量、调存量把握节奏,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推动结构优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加快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创新资源,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按照“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区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为纽带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四)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加强环境生态建设,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市。(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二、关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
    高邮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王周飞认为,鸭业经济是高邮市的传统和特色经济项目,尤其是牧鸭在省内外已具有无可替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理性分析考量高邮鸭业经济已经走过的品牌之路,其问题也十分明显,如产品鱼龙混杂、品牌良莠难辨等等。为此他提出,认准并走好高邮鸭业经济发展的品牌之路,坚持商标创优与品质提升同步;坚持文化研究与形象宣传并重;坚持资源整合与市场整治并举;坚持产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同筹,使鸭业经济真正成为高邮的一大品牌经济,这不仅有助于增强高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给一方百姓带来更多的税源和实惠,而且对高邮其他各业坚持走品牌之路,发展品牌经济具有非同寻常的引领示范作用。
    宝应县物价局潘怀龙就水产养殖效益作了比较研究,他认为纵观宝应的自然环境和水产养殖历史,目前水产养殖效益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养殖成本快速上升、市场准入缺少规范、国家政策支持乏力、养殖技术发展迟缓,以及其他行业的严峻挑战等问题。基于此,他提出了加强渔业基础建设,规范渔政管理工作;实施示范培训工程,推进渔业科技进步;突出发展鱼蟹养殖,放大特色品牌优势;迎合市场消费需求,优选热点水产品种;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产品竞争实力等对策建议。
    三、关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江都区委宣传部课题组针对江都文化产业有特点、但项目体量不大、有重点、但总体数量不多、有亮点、但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在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增强产业发展的承载力等发展思路,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宝应县委宣传部课题组认为,宝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尽管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占主体,但存在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综合竞争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文化产业投入资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课题组在综合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一是推进文化改革重组;二是做大特色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水乡生态、古城风光、红色文化”三大特色旅游区,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乱针绣、文体教玩具、玻璃水晶文化产业园建设;四是繁荣公共文化。
    高邮市秦立认为,拥有众多历史遗存的高邮,应该能在文化旅游上大有作为。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加快推进独具高邮特色的运河风景、邮都风情、珠湖风光?他建议从四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利用现有本土文化,查找缺失,规划旅游产品;二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挖掘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周边城市资源,寻找合作,拓展旅游产品;四是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搜寻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四、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流转问题
    宝应县西安丰镇党委徐志龙认为,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从总体上看发展方向是好的,但是,土地流转是一种新事物,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地区违背自愿原则,强制进行流转,损害农民利益;流转手续不健全;大多数农村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流转价格低廉和家庭承包耕地的承包款较低;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不齐全;有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在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没有依法办事,随意收回承包方的土地;依法收回的土地没有及时给予土地变更手续;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不愿转移手中的土地;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使得大多数农民更愿意留在农村耕种田地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的流转。然而,土地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他提出了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即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引导流转;加快建立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开展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非农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土地流转提供条件;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进城方便,就业方便,务工经商确实有利可图,这样农民能安心离开农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