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苏社联发﹝2014﹞35号 |
关于申报2014年度江苏省
社科应用研究(人才发展)课题的通知
各市人才办、社科联,省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人才工作理论研究,提升江苏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去年,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人才发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2013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评选中,5个课题获一等奖、10个课题获二等奖、15个课题获三等奖。今年,继续开展省社科应用(人才发展)课题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申报
1.申报条件:课题负责人由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工作者,企事业单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家学者担任,课题组成员中应有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对象,优先支持人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协同、持续开展相关研究。
2.申报程序:申报人围绕给定的研究方向,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确定具体研究课题,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org.cn)网上申报系统(5月20日—5月31日期间开通)申报,将申报书打印一式两份,经所在单位、各市人才办及省主管部门盖章同意后,于5月31日前将纸质材料寄或送至省人才办(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69号华荟大厦401室,邮编:210024)。
二、课题立项
2014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人才发展)课题共设定20个研究方向,计划立项50个课题,其中重点课题10项,拨付5万元研究启动经费,一般课题40项,拨付1万元研究启动经费。
三、课题结项
1.立项课题组在项目执行期间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认真开展研究,省人才办、省社科联将于2014年10月30日前,组织专家对立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课题组现场答辩,评估结果作为课题结项、评奖的重要参考。
2.课题组于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研究,提出结项申请,提交《结项审批书》(可在“江苏社科网”或“江苏人才工作网”下载)、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各一式两份。课题总报告字数一般3万字左右,报告摘要3000字左右,并提交电子版。
3.省人才办、省社科联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通过鉴定的颁发《结项证书》。
4.不能按期结项的,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人才办的课题。
四、课题评奖
1.结项课题参加省社科联组织的“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人才专项)”评选,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课题,在已拨付的研究启动经费基础上,分别追加5万元、3万元、1万元研究经费,所有课题不再拨付其他研究经费。
2.对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人才专项)”的课题,由省社科联、省人才办推荐参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入围。
五、有关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理论研究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认真组织人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申报,按照分配名额推荐参加课题立项评审。
省人才办联系人:刘海建,025-83200782。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69号华荟大厦401室,邮编:210024。
省社科联联系人:周娜,025-83326749。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路168号省社科联科研中心413室,邮编:210004。
附件:
1.研究方向
2.名额分配表
3.江苏省社科研究(人才发展)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年5月9日
附件1:
研 究方 向
1.建立集聚高层次人才长效机制研究
2.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及其路径研究
3.大数据支撑决策路径研究
4.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5.人才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形式研究
6.党管人才若干问题研究
7.人才引领与江苏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8.区域人才战略研究
9.以市场为主导的引才育才机制研究
10.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人才路径研究
1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12.提升人才政策开放度对策研究
13.人才工作服务“八项工程”对策研究
14.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地方发展需求对接模式研究
15.人才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16.江苏区域人才竞争力提升与评估体系研究
17.人才强校、强企实现路径与评估体系研究
18.离退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9.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研究
20.苏北地区各类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附件2:
名 额分 配 表
(共300项)
单 位 |
名额 |
单 位 |
名额 |
单 位 |
名额 |
南京市 |
10 |
泰州市 |
6 |
省农委 |
4 |
无锡市 |
10 |
宿迁市 |
6 |
省水利厅 |
4 |
徐州市 |
8 |
省委宣传部 |
10 |
省商务厅 |
4 |
常州市 |
8 |
省委政法委 |
4 |
省卫生厅 |
8 |
苏州市 |
10 |
省发展改革委 |
6 |
省国资委 |
2 |
南通市 |
8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8 |
省科协 |
4 |
连云港市 |
6 |
省教育厅 |
100 |
省金融办 |
2 |
淮安市 |
6 |
省科技厅 |
10 |
省人才办 |
4 |
盐城市 |
6 |
省国土资源厅 |
4 |
中科院南京 分院 |
4 |
扬州市 |
10 |
省住房城乡 建设厅 |
4 |
驻苏部队 |
2 |
镇江市 |
8 |
省交通运输厅 |
4 |
省促进会 |
10 |
附件3: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人才发展)课题
申 报 书
(请通过网上系统进行在线申报)
项目批准号
研究方向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单位
主管部门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制
2014年5月
申请者的承诺:
我对本人填写的本表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如获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承诺:
本单位对申请者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如获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有关规定,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做好课题研究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一、课题申请者基本情况
负责人姓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
学 历 |
|
职 称 |
|
是否为“333工程”培养对象 |
|
||||
工作单位 及职务 |
|
研究专长 |
|
||||||
承担相关研究课题的主要情况 |
|
||||||||
|
|||||||||
|
|||||||||
取得相关学术成果的主要情况 |
|
||||||||
|
|||||||||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联系电话 |
办: |
宅: |
手机: |
||||||
|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
姓 名 |
性 别 |
年龄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研究专长 |
是否为“333工程”培养对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与论证(请详细填写,可以附页,2000字左右)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
|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创新点分析。 |
|
3、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以及阶段性研究计划。 |
|
三、预期研究成果
序 号 |
总报告题目 |
完成时间 |
预计字数 |
承 担 人 |
|
|
|
|
|
序 号 |
分报告题目 |
完成时间 |
预计字数 |
承 担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经费预算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
1 |
设备费 |
|
5 |
会议费 |
|
||
2 |
材料、耗材费 |
|
6 |
合作与交流费 |
|
||
3 |
交通、通讯费 |
|
7 |
人员、管理费 |
|
||
4 |
调研、差旅费 |
|
8 |
其他 |
|
||
9 |
合计 |
||||||
推荐单位给予的配套经费 |
|
其它经费来源 |
|
||||
经费管理单位及开户银行、 账号、地址 |
账 号 开户行 户 名 |
||||||
|
五、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本课题负责人或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招标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能否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
单 位 公 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各市人才办及省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年5月12日印发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