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参考》
社科工作快报学会专刊第14期(总第27期

社科工作快报学会专刊第14期(总第27期-凯发会员官网

苏简字第3011号

 

 重要新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2015年8月31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和省社科联联合在南京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座谈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直文化宣传系统领导、各市市委宣传部分管部长以及论文作者代表等80余人参加座谈。王燕文在讲话中要求全省社科界把牢正确导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坚持前后贯通、纵横观照的宽广视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声,深入系统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阐释。

 

专家视点

肩负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抗战史研究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德海

 

    一、坚持用正确的历史观研究抗战历史。坚持唯物史观,就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立场,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让更多人透过历史看到真相,分清历史的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对那些试图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予以有力地回应与驳斥。    

    二、始终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历史研究,从来都是为现实服务的。要坚持史学研究中的党性原则,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自觉地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立场上,研究把握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全民族抗战、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加强抗战研究规划和力量整合。江苏拥有一批较强的研究机构和著名专家学者,特别是拥有馆藏资料丰富的研究资源,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为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做大做强特色研究,需要加强研究规划和力量整合。

    四、重视抗战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江苏抗战史料形式多样,包括文字、照片、档案、实物、历史遗迹等等。要大力加强现存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积极挖掘抗战史料。

    五、运用研究成果做好抗战舆论宣传。抗战史研究国际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国内外都非常关注。我们要主动针对社会关切,进一步挖掘史料,拿出有说服力成果,澄清各种疑虑,正确引导舆论。

 

  加强对日本人的侵略历史认知的辨析

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朱成山

 

    2015年8月14日,日本安倍首相发表的战败70周年谈话,被世界舆论批为“模糊不清”。战后已70年,日本首相对是否是侵略战争还如此暧昧,除了他个人的右倾立场外,还与日本政界、学界和国民对侵略历史的错误认知有一定的关联,对此要加强辨析。

    一、日本政界对战争性质是“侵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模糊不清。1995年的村山谈话,是战后历届日本首相中对于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态度最明确、正式的历史认识,而且被其后任历届首相所继承。1993年,当时的新任首相细川护熙曾在上任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坦承上一次战争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战争”。尽管上述日本政治家关于战争性质与战争责任问题有明确的表态,但并不能阻挡保守派政治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胡言乱语,他们明确否认了侵略战争的责任,这对日本的政治走向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日本学界在实证研究的名义下“侵略战争偶发说”盛行。 在探讨战争责任问题搁置至今的原因时,不能忽略日本部分学术研究的影响。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以微观研究或实证研究为名,加上原本就没有战争反省意识的日本政界及右翼团体推波助澜,以及媒体、文化、教育各界潜移默化,日本民众的注意力自然被引入日本“并非好战”、“没有领土要求”、“除了战争,没有其它任何出路”的狭小甬道里。这为彻底厘清日本的战争责任,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投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

    三、日本国民普遍的“被害”意识掩盖了“加害”意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爆炸后,给日本民众造成的灾难无疑是相当深重的。日本人一方面受到空袭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战争加害者的角色。认识战争被害与战争加害的双重性,是建立正确历史认识的基础;而如果缺少加害者意识,忽视中国国民的历史感受,难免会被认为是对战争责任缺乏反省意识,难以形成正确的战争历史记忆。

 

    (以上两篇观点根据作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座谈会上发言摘编,转自2015年9月1日《新华日报》)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