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字第3011号
学会讯息
6月13日,省保险学会在南京举办“大数据智能云与保险科技”专题讲座。
6月16日,省中共党史学会在南京召开“学习《准则》、《条例》,全面从严治党”研讨会。
6月17日,省政治学会2017年度常务理事会暨“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建设与社会治理”理论研讨会在省委党校召开。
7月11-12日,省逻辑学会在常州举办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逻辑思维与素质教育”主题论坛。
7月11日,省比较文学学会“‘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学术年会在泰州召开。
7月15日,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在南京举办“聚力创新的新路径与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坛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当选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专家视点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持续增长
省政府参事 徐康宁教授
中国经济自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出现明显下行之后,按季度经济增长情况来看,gdp逐渐从8%下跌至6.7%,但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已上升到6.9%,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也不会在6.8%之下,换言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在6.7%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也在好转,官方外汇储备重新回到了3万亿美元之上。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l”型,并呈现略朝上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近7%的增长,仍属于高增长。
中国经济为何还在持续增长,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大投资仍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新空间。近几年,我国投资下行并不突出,从这个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发展上升通道。第二,中国经济的转型相对较为顺利,产业结构和增长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崭露头角。2016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达到64.6%,而投资只有42.2%,今年一季度消费的贡献率更达到了72%。第三,全要素生产率在持续提高,创新逐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通过集中资源和要素投入,通过政策倾斜,在短时间内,我国在部分领域和部分产业形成了比发达国家更为显著的一些创新优势,例如高铁技术、互联网金融、跨海大桥、超高压输变电、大型装备制造等技术。第四,国际分工在深化,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仍处于红利收获期。依靠我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外贸形势逐渐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产生新的增长动能。第五,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得我国经济所受外部冲击较小。中国产业部门体系之全、经济结构之多样化和地区经济差别之大显著增加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第六,在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实施了中性偏强的刺激政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宏观政策的调控效率较高。
我国的经济虽然还在持续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大量财富流入非实体经济、货币超发、地区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市场主体对中国的经济未来长期保持信心,从而使得我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这是我们在经济持续增长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如何提高江苏创新能力
省委党校 方建中教授
一是充分利用江苏省的科教优势。江苏现有190多万高校在校生,拥有95名两院院士,科研院所数量多,研究力量强,仅次于北京。尽管江苏科教人才优势突出,但没有出现像深圳的华为、大疆无人机这样的创新型大企业,独角兽型企业也没有北京的数量多,最直接原因在于,未能充分调动科教人才的积极性。今后,政府应以极大的创新气魄进行处置权、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改革,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确权、定价、交易,切实将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创业团队。在此方面,江苏应当向武汉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园区优势。园区经济是江苏省很大的特点,我们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8个,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覆盖到设区市的省份,46家省级高新区创造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高新技术产值的35%,集聚了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43%,国家创业类人才的50%,凸显了园区在集聚人才、集聚资源方面的优势。但在引领全球创新方面,高新园区还未发挥突出优势,这与园区的创新环境不完善相关。为此,必须继续完善园区建设,尤其是高新区的创新环境,进一步落实对园区的支持政策。
三是认真落实企业优惠政策。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苏南创新示范区九个核心区域里面,有超过80%的企业几乎没有享受优惠政策,尤其是没有享受力度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一些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程度不到1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优惠政策可以为自己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二是企业运用政策的能力比较差。
四是充分利用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是抢占技术制高点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纳米产业、石墨烯、物联网等产业是江苏省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要加大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制度供给、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以上“专家视点”根据作者在“聚力创新的新路径与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坛暨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摘要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