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字第3011号
重要新闻
全国社科联第十八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7月17至19日,全国社科联第十八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社科联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社科联负责人、学会工作部门负责人及省级学会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中共广西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出席会议并作分组交流发言。
会议表彰了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江苏省政治学会、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江苏省钱币学会等5个学会被表彰为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江苏省金融学会、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江苏省国际金融学会、江苏省统计学会被表彰为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张建军、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方承龙、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王守仁、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颖奇、镇江市社科专家协会会长潘法强等5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
会议围绕“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的主题,结合社科类学会建设与管理、学会党的建设、建设新型社会智库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研讨。
学会讯息
7月8日,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单位在南京举行潘菽心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7月25日,省瞿秋白研究会在南京召开“纪念建军90周年暨八七会议召开90周年”学术研讨会。
7月28日,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南京举办庆祝建军90周年报告会。
专家视点
以三型思维改善素质教育
省逻辑学会副会长 施恩亚教授
三型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总称。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形式,它把握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具体的形象展开的思维活动,是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运用丰富的想象,从而刻画艺术形象,反映事物本质;灵感思维是受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新思路,灵感的获得须以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为前提。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强调综合利用遗传和环境的正面作用,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认知与非认知等因素全面、主动发展,促进人类优秀文化向学生个体身心品质的内化及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三型思维改善素质教育,就是厘清两者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正相关的联系,即以三型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先导,素质教育是三型思维的实践延伸。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逻辑思维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登峰活力。逻辑思维强调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规,这是加强和改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辩证思维的逻辑思维,即理论思维,也要求人们全面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事物。加强和改善素质教育是教育科学的高峰,需要理论思维的导引并为其增强活力。
第二,形象思维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艺术魅力。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如果写文章、作报告、与人对话等表达我们的思想时,没有典型环境、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语言的传输,就会使其干瘪、枯燥、乏味等,阻碍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第三,灵感思维可以增强素质的创新动力。灵感、顿悟是人们分析、理解事物的一种主要能力,实然醒悟、灵感突发是灵感思维的重要表现,人们灵感思维的强弱是决定人们创新思维的有无和创新活动的成败。灵感的产生并不是人们生来俱有的,需要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感产生的奇思妙想,通常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用新实践实现新创造。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改进之思考
省逻辑学会 鞠俊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愈来愈重视。中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严酷的升学压力,要在中学切实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努力转变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着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师资。
1.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教材。过去语文教材中虽然也出现过《论语》、《庄子》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篇章,但由于受到考试的限制,语文课堂教育往往侧重于字词解析和内容理解,以知识教学为第一要务,传统文化的渗透相对弱化,育人的导向性也不明确。因此,传统文化教材的开发应独立于语文课本之外,以人文性为主,在教材的每个章节中都应增添相应的案例,让学生每学完一个篇章都能理解辨析,明断是非,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随之慢慢养成,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努力转变传统文化教育形式。语文教育虽然与传统文化教育密切相关,但课堂教育仍然以知识教育为主。真正达到传统文化育人的目的,仍需要另外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学生课堂。摒弃传统的考试方式,并与寻常的文言文教育区分开来,力求形式多元化,比如在课堂上穿插相应的视频、图像、广播等,更好更快地打开学生的心门,使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改变。
3.着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淡化与缺失,高校也没有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导致许多中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除了注重教材的选择、课程的重置外,还要大力加强相关师资培养,并挑选相应的人才充实中学师资队伍。
(以上观点根据作者在省逻辑学会“逻辑思维与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言摘要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