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2第18期: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动态及对策

《决策参阅》2012第18期: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动态及对策-凯发会员官网

(摘要)

   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承担单位:河海大学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  阳、施友成、高旭东

       本课题负责人:    张  阳

       课题主要参加人员:周海炜、于  金、黄德春

【内容提要】

 

    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对于江苏经济的国际化至关重要,国内外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江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路、发展方式、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对相关战略和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为此,我们提出促进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1.构建企业国际化协同创新联盟,实现江苏创新驱动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协同。

    2.推动建立若干江苏企业在海外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国际化桥头阵地。

    3.制定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加强高层次国际商务与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培养。

    4.重视企业经营国际化难题,建设企业国际化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机制。

    5.促进江苏企业国际化的生态体系发育,发展商务平台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服务。

    6.构建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金融助推平台,建立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公司。

    7.发展江苏“政产学研金”国际协调创新联盟,以金融为推力,政产学研四轮驱动。

    8.推进江苏民企和民资国际化,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部分限制政策。

    9.开展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绩效监测,为政府及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动态及对策研究

(摘要)

 

    国内外战略环境的深刻变革对江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路、发展方式、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江苏企业国际化已经达到向更高层次战略转型的临界点,决策层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适时改革。

    一、   当前国内外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特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fdi出现显著下降,至今未恢复历史峰值。金融危机导致众多国家陷入衰退,为保住本地就业率,限制贸易与投资的措施逐渐增加。

    1.大型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有所收敛

    总体上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但近三年跨国并购金额在下降。

    2.非股权经营成为企业国际化重要方式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传统方式是对外贸易和投资,近年来,以外包、特许等方式为代表的非股权经营成为新兴的方式。这种方式使企业可以在本地即可参与国际生产。

    3.隐形冠军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非常活跃

    现在有大量企业专注于很小的细分市场,这些企业的扩张方式是高度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特定产业中居于领袖地位,甚至没有竞争对手。

    与西方相对照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近年来非常活跃,也有一些新的特点:

    1.国际贸易仍是企业国际化主要方式但已经面临发展瓶颈

    成本上升、贸易壁垒、汇率波动、国际政局动荡等问题给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中国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国家之一,未来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瓶颈。

    2.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及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在2004年开始加速,2008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国际投资的方式从早期的对外援助、绿地投资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包括跨国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中国企业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也已占到4%的份额。

    3.部分企业在经历较大挫折后取得阶段性成功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包括联想、tcl和华为等众多企业都曾经历较大挫折。这些企业的经验可归纳为“文化与组织整合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强于财务整合。”

    4.国有企业实力强但国际化拓展受挫率较高

    早期通过援助向海外发展的部分企业,已经成长为“商务平台型”企业。但是,国内成功经验在国外往往难以奏效。在连续巨额亏损事件后,国资委开始关注国际化管理问题,部分央企开始尝试“抱团出海”的方式。

    二、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及问题

    1.国际贸易仍是江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但贸易摩擦日趋复杂

    江苏企业的国际贸易额增长很快,2011年出口总额达3126.23亿美元,江苏近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连续多年超过60%。负面影响是贸易摩擦的直线上升,在2010年中国遭遇的64起贸易摩擦事件中,有52起摩擦事件涉及江苏的1365家企业,涉案额超过29亿美元,占全国的40%左右。

    2.江苏企业的对外投资处于起步阶段

    江苏企业的对外投资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很快。2011年,中方协议投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5%。其中,对外投资企业项目443个,平均投资规模810万美元。江苏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多元发展。

    3.服务外包等非股权经营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

    大量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在江苏本地参与了国际生产,服务外包是重要的企业国际化方式。江苏企业在国内服务外包市场中占25%的份额,南京、无锡、苏州进入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列。江苏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领军型企业。

    4.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主要有欧美企业为代表的独立发展式,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综合商社式,以及韩国企业为代表的财团式。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应该重点借鉴日本的综合商社模式和韩国的财团模式。

    5.江苏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虽然江苏出口额很高,但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内资企业中,江苏本地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只有部分专供海外市场的企业才具有较高的海外销售比例,但从生产要素、市场、组织管理等综合指标评价,这些企业离国际化企业的距离还较远。

    6.江苏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本土国际化模式

    苏南地区大片外资企业集聚,将众多本地企业拉入了国际生产的体系中。外资企业很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在本地采购,很多江苏企业虽然生产、市场都在国内,但实际上参加了国际化的生产活动。另外,很多本地企业还开始聘用外籍员工。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本土国际化行为。

    三、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构建企业国际化协同创新联盟,实现江苏创新驱动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协同

    构建本土国际化的企业协同创新联盟,可以形成独特的江苏企业国际化模式。江苏需要抓住全球水资源危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结合自身的独到优势,推动连接江苏创新驱动战略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世界水谷”的建立。

    2.推动建立若干江苏企业在海外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国际化桥头阵地

    2011年,江苏省商务厅和财政厅已经开始启动此项工作,未来可以考虑以投资/咨询公司为主体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避免由于政府主体而招致的误解。除了轻纺、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外,还可以重点发展电子、软件等产业的海外集聚区建设。

    3.制定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计划,加强高层次国际商务与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培养

    一是尽快开展高层次国际企业人才培训,联合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二是积极引进高端国际商务与国际管理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和政策。

    4.重视企业经营国际化难题,建设企业国际化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机制

    示范机制可以在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初期起到引导性和探索性作用,同时引入到地方政府对园区的管理中,对园区形成直接的激励作用,促使园区实现更大的贡献。

    5.促进江苏企业国际化的生态体系发育,发展商务平台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服务

    部分早期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已成为商务平台企业。江苏应鼓励本地企业与这些平台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同时发展江苏本地的一些商务平台。第三方咨询服务体系对企业国际化发展大有裨益,将来应大力发展此类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

    6.构建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金融助推平台

    企业国际化发展必须有强大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后盾,既包括国内的金融服务公司等投资平台,也包括鼓励在海外建立金融支持体系。金融平台将对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此类金融助推平台可以以本地的银行为主体建立,也可以建立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公司。

    7.发展江苏“政产学研金”国际协调创新联盟

    企业在本地的发展离不开政产学研金的支持,包括政府、本地供应链、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结合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把政产学研金作为生态体系一并推进到海外,以金融为推力,政产学研四轮驱动。

    8.推进江苏民企和民资国际化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国际化方面将成为国有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补充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需要专门设立相关的江苏民企国际化促进计划,在国际化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部分限制政策。

    9.开展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绩效监测,为政府及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政府制定有效政策面临来自宏观和微观等各方面的挑战,最根本的难点在于缺乏对实际情况及时和有效的把握。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动态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绩效进行跟踪监测,使之有效服务于政府及企业的战略决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