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2第30期:关于江苏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决策参阅》2012第30期:关于江苏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凯发会员官网

 

江苏省社科联

江苏省经济学会

 

    编者按:最近,省社科联学会部与省经济学会在南京联合召开了2012年江苏省社科类学会经济协作组第二次学术沙龙,省经济学会吴先满研究员、省城市经济学会谈镇教授等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江苏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务实、深入细致的研讨,就江苏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引导虚拟经济和抑制泡沫经济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现予编发,供省领导参考。

 

关于江苏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省社科联  省经济学会

 

    当前,在国家层面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中后期,随着存贷利率逐步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江苏省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应紧扣生产与生活的市场需求发展实业,特别是要着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应当放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科技创新与创业等方面,同时还应注重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注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引导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其发展规模应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要推进科学的金融创新,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抑制泡沫经济,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建议是:

    一、金融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深化江苏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建立江苏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2.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直接融资。发展专业贷款担保公司。推动民间资本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发展基金。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

    3.完善金融配套政策及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金融支持“三农”发展

    1.为县域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对在苏南设立县域机构的外资银行,为其正常经营提供政策支持。发挥苏南农商行所设异地县域支行的优势,发挥对苏中和苏北支行的带动作用。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增设网点。鼓励设立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

    2.鼓励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更多信贷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场化,积极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城乡一体化,择优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

    3.提升科技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在金融产品推介上,积极开展服务三农“三进七有”活动,即大力推进银行卡进村、电子银行进村、产品宣传进村,做到每个村配套有宣传栏、有信息员、有服务点、有联络员、有代理项目、有典型客户、有好口碑。引导金融机构选择农户小额贷款基础较好地区开展电话外呼试点工作,成熟后再予推广。

    三、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

    1.打造通畅便捷的消费通道与平台、拓展消费领域。逐步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2.针对民生重点领域搭建民生项目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搭建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和金融信息共享系统和平台,大量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高金融机构对各类数据的利用水平,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监控能力。

    3.拓宽投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丰富专业金融中介组织,全面提高全民理财水平,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积极开发适合中小城市及广大城镇居民投资理财的产品。

    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1.突出重点,积极支持外向型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优先支持机电产品等江苏省重点商品以及出口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出口新品种和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优先安排成套设备进口所需的流动资金,优先支持名牌产品出口,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办业务。引导外资投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民生产业。

    2.多措并举,支持服务业提速发展。积极响应全省“服务业提速计划”,优先支持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基地城市 示范园区 重点项目”的“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模式,确保服务业融资比重不断提升。在苏南、苏中地区,重点支持服务外包、文化传媒、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合作;在苏北地区,重点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及商贸、旅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金融支持,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3.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配合全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启动全省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积极参与推动债券、股权、信托等直接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参与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发展基金建设。

    五、抑制泡沫经济

    1.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通过有效监管,强制交易者遵从规则,减少和杜绝违约,降低交易费用,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2.审慎对待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开放是必须的过程。在对内开放方面,首先要解决好利率市场化问题,使银行基准利率尽快与市场实际利率接轨;其次要解决好国内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问题,逐步破除种种限制;第三是要逐步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之合规、合法,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三大监管主体的自身建设;二是要建立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金融业的安全稳定;三是要完善竞争机制,提高竞争能力。

    3.发展物联网和新能源产业,降低泡沫经济的发生。通过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较好规避各项风险,降低过度的泡沫经济。选择重点行业如清洁煤发电和煤炭多联产等,提高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六、引导虚拟经济,推进科学的金融创新

    1.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实现银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完善金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规范和完善民间信用;积极发展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证券公司兼并和资产重组。特别要注意防范金融发展中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行为。

    2.金融监管体系创新。建立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和制度规范,形成从市场准入、业务法规、风险控制到市场退出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激活微观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逐步打破分业经营,实现混业经营,以增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3.金融衍生工具创新。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江苏省内企业也需要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用于保值和规避风险,要充分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尽快开发金融衍生工具参与衍生品交易,通过综合化发展以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

    4.金融产品创新。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方面: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企业加强与地方政府、专业化市场、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着力加强对早期成长型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科技企业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努力在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探索并打造“银行 政府 创投 担保 保险 小贷公司”业务运作模式。三是积极推广基于研发风险、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订单、股权、期权、动产等适合科技企业的新型金融产品,打造各种特色金融服务品牌。四是进一步推进科技保险。

    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方面:一是积极支持节能改造、减排治污和循环经济,确保节能减排融资规模逐年提高。二是结合低碳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收费权质押、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为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提供全程金融服务,鼓励采取集合打包、集体定价等方式为“面广量大”的小型环保项目提供专业金融支持。三是鼓励以环太湖流域治理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针对清洁交易、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节能减排模式的有效金融服务方式。四是鼓励在重点行业和区域推广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争取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切实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失补偿水平和风险预防能力。(省经济学会吴先满、陈涵整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