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驱动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承担单位: 东南大学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胡敏强 王 秦 迟 计
本课题负责人: 仲伟俊、梅姝娥
课题主要参加人员: 黄 超、吴利华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3年4月23日
【内容提要】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存在引进发展和自主培育发展两种典型路径。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可以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甚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产业发展效益不高,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增加就业机会,还能显著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和江苏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成效显著,但仍缺乏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通过尽可能减轻创新型企业的税收等各种负担、加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假冒伪劣行为等举措,营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二是通过扩大公共需求、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消费补贴、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和安全保障等规范要求、推动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等举措,为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创造与扩大市场需求;三是通过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改革政府的科研资助方式、大力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等举措,改革管理高校科研院所的模式;四是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家的成长,支持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加大政府的信息服务投入等举措,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服务;五是通过加快科技计划体制、科技和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等改革,加快构建适应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求的科技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摘要)
近年来,我国和江苏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事实也表明,当前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提升我国和江苏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并不明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多种不同的路径,不同的路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不同。
1.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和发展过程
新兴产业是新建立的或是对已有产业重新塑型的产业,当前处于形成或成长阶段,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新兴产业的形成既可能是新的需求拉动产生的,也可能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带来的,还可能是新的社会分工引发的。一般而言,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为主、对政策高度依赖以及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有很高要求等特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新产品研发、新兴产业孕育、新兴产业成长启动、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5个阶段。
2.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既可以引进发展新兴产业,也可以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的国际分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路径,典型的有原创培育发展、产品创新发展、产品引进和工艺创新发展、以及完全引进发展等4种。由于前两条路径即原始培育发展和产品创新发展,都需要该国家或地区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始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要能够掌握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相关核心技术,将这两种路径又归类为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路径;后两条路径即产品引进和工艺创新发展以及完全引进发展,其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将其归类为引进发展路径。
3.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路径不同,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不相同。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增加就业机会,还能显著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可以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甚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产业发展效益往往不高,创造的财富比较少,有时甚至比发展传统产业的效益还低。
这样,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要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形成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研发和培育若干能改变消费者生活的全新产品和新兴产业。能够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世界大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4.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引进发展到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对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和能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比引进发展新兴产业,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更需要原始创新成果,更需要企业家以及突破性新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技术开发人才,更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私人募集、天使投资、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的协调和配套支持。这样,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要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科技金融以及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服务环境,必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的能力以及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5.近几年我国及江苏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成效显著
表现在:一是对支持我国和江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配套条件显著改善;三是利用市场和资源优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四是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6.目前我国和江苏还极其缺乏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在知识和技术比较密集的行业,还几乎没有原产于我国、能改变消费者生活的全新产品,还没有发源于我国的新兴产业,我国和江苏的新兴产业发展,还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发展,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处于产业链国际分工低端的特征非常明显,我国还很缺乏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
当前,我国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首先,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必须的多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包括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实现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其次,我国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资源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再有,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政策亟待优化。一是各级各类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强,系统性思考明显不足;二是部分新兴产业获得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太大,扭曲了其发展行为动机;三是对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未能得到积极发挥;四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7.未来江苏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
未来江苏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一是通过攻克和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大幅提升已有新兴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能力,尽快实现新兴产业的产品创新发展路径,通过超前部署争取早日实现原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路径。
未来江苏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一是增强广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促进其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营造“创新友好环境”,让技术创新战略成为企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战略;三是着力培育和创造需求,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四是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更好的人才、资金和信息等服务;六是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适应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求的科技体制机制。
为此,我们提出加快江苏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有:一是通过尽可能减轻创新型企业的税收等各种负担、加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假冒伪劣行为等举措营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二是通过扩大公共需求、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消费补贴、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和安全保障等规范要求、推动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等举措为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创造与扩大市场需求;三是通过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改革政府的科研资助方式、大力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等举措改革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四是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家的成长,支持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加大政府的信息服务投入等举措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服务;五是通过加快科技计划体制、科技和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等的改革,加快构建适应于自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求的科技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