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字第3011号
重要新闻
全国社科联第十六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2015年11月11日,全国社科联第十六次学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31个省(区、市)社科联负责人、学会工作部门负责人、省级学会以及市级社科联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会议。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新型智库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判新形势、新任务。会议还进行了“优秀学会工作者”、“先进学会”和“创建新型智库先进单位”的表彰。我省获得“优秀学会工作者”的有: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锡奎、省历史学会会长周新国、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凌焕新;获得“先进学会”的有:省纪检监察学会、省金融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获得“创建新型智库先进单位”的有: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江苏智库发展中心、东吴智库。
学会讯息
2015年11月5日,省党校文献情报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省委党校隆重召开。
2015年11月6—8日,省地域文化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大数据背景下江苏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淮安举行。
2015年11月28日,省写作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写作学的未来”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专家视点
汉文化的历史贡献
省地域文化研究会 赵明奇
发端于江苏北部的区域文化经过汉王朝的统理、演进发展为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以后,其所作的历史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1、在人文思想方面,汉朝文化奠定了儒家正统、道佛两翼三足鼎立的意识形态基础。
2、在政治体制方面,由于汉高祖是第一个以平民为天子的统一王朝开始,打破了王侯有种的俗论,为后代君王起到借鉴作用。
3、在军事哲学方面,反抗暴秦与楚汉相争给历史留下了许多典型的范例,尤其是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战争智慧的宝库。
4、在道德观念方面,刘邦与项羽的行为对比,给中国道德崇尚留下了千古话题,给人的品质是非树立了标准。
5、在语言文学方面,汉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闪光的节点,留下了许多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成语、赋体散文、民间文学等。
6、在艺术创作方面,楚汉文化为戏曲舞台艺术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如经典之作有《霸王别姬》,喜剧有《高祖还乡》,正剧有《追韩信》、《斩韩信》、《鸿门宴》等。绘画和雕刻艺术方面,汉画像石被世界艺术大师喻为形象化的社会史。还有,汉文化继承发展了炎黄先祖的龙图腾文化,将龙凤形象人格化,形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象征。
7、在传统教育方面,汉文化在民族凝聚、社会激励和价值整合等方面发挥了存史、教化的功能。
本土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省地域文化研究会 崔建平
1、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一是积极参与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选择、批判、加工、整合原有地域文化时,把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渗透到社会,在吸收多样文化精华后,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二是找准契合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大学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因此,大学要组成课题研究组,深入发掘地方文化与当代教育的精神交融之处,找准契合点,建成长期稳定的思想实践基地,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有效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一是提炼地域历史文化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厚重感,发挥环境文化对人的陶冶和熏染作用。二是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如借鉴历史文化名人的题词和故事,作为校园中的标牌和景观设计、建立地域历史文化纪念馆或博物馆等。三是采取“请进来”方式,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通过邀请地域文化名人学者、榜样人物、博物馆员、文化宣传人士和地志工作者等来校开设讲座、现身说法,让地域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接受熏陶和教育。
3、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思政课教学资源。一是开展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研究,其重点是本土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系研究、历史文化遗址的景观带研究,以提炼历史文化的精神实质,充实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二是把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闪光点”,如淮安市大中小学校开展的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三是找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要把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形成不同的专题及实践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有机地渗入课堂。
(以上专家视点根据作者在省地域文化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发言摘编,未经本人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