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参考》
社科工作快报学会专刊第10期(总第59期)

社科工作快报学会专刊第10期(总第59期)-凯发会员官网

 苏简字第3011号

 

 

 专家视点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鲜明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 王永贵教授

 

    1.谋划全局 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习近平的战略眼光体现在:(1)精准的战略判断力。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发展趋势,从世界格局演进中把握中国方位,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面临形势,作出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判断。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2)高超的战略谋划力。不仅确立了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而且抓住、抓准、抓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3)坚定的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的系统思维。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系统全面性既在于它具有明确的时代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在于它全方位回应了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性课题,也在于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回答了我国发展新阶段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还在于在回答这些重大问题时所提出的系列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着眼问题 从严从实的务实精神。习近平从战略高度,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发扬从严从实的务实精神,确立了“三严三实”的为官从政准则,建立规范的干部考核体系。考核干部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际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让党员干部开拓进取谋发展、埋头苦干抓事业蔚然成风。

    4.联系群众 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就是使人民的获得感实现最大化。

    5.与时俱进 谋划善治的创新理念。创新理念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一是围绕“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展开理论研究。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二是明确治国理政先治党,以“三严三实”为指南,创新治党管党方式方法。三是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国际社会期待并且相信,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能够更加广泛而深入地成为国际共识。

 

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

东南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 仲伟俊教授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体系比较完善的制造业。但目前江苏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绝大多数产品档次不高;二是现有产业极少能处于国际主导地位;三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四是自主培育新兴产业的能力缺乏;五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汹涌来袭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江苏既要坚持以制造强引领工业强,以工业强带动经济强,又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超越自我、实现跨越,探索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打造自主品牌产品高档化。要特别注重学习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把广泛开展产品和生产工艺渐进性创新、实现自主品牌产品高档化摆到特别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发展所处产业环节高端化。发扬精益求精精神,在现行技术基础上对现有产品和生产工艺持续细致地改进,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稳定性,努力改善用户体验,使得产品尽快高品质化和高档化,大幅提升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发展主导化产业。大力扶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为主导产业;四是培育新兴产业自主化。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加强文史类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省瞿秋白研究会会长  赵一心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使之与党对学术社团的要求相适应。业务主管单位要强化管理功能,在“统”“管”“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保证社团的工作,方向正确,不出差错;进一步细化业务管理措施,使之更加规范化、常态化;着眼“社会智库”的定位和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谋划和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学术活动,形成和发挥学术社团在社会智库中的独特优势。

    2.进一步改进研究工作,使之与新的形势任务相适应。当前社团学术研究工作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既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文史类社团提出的新要求,也有社团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此,社团自身要跟上形势,自觉把本领域的研究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联系起来,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大局的学术产品。

    3.进一步重视队伍建设,使之与学术社团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目前一些学术社团支撑研究工作的基本上是一批老专家学者,他们身体和精力难以适应深入开展研究、推进工作发展的要求,而年轻学者因认识、兴趣、专业、能力等原因,真正有志从事文史研究的人员不多。对此,学术社团要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加强工作通联、充分发挥老专家作用等措施,做好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确保队伍的稳定。同时,抓住换届机遇,进一步优化学会成员结构,保证学会工作后继有人。

 

学术团体在“两聚一高”新实践中的社会智库作用

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 张春龙研究员

 

    1.向智库型学术社团转型面临的问题。学术社团虽然有天然的智库优势,但目前向智库型学术社团转型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政策不健全,缺乏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性安排,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二是学术社团自身发育不足,资金短缺,管理运营人才匮乏;三是学术团体身份定位不明确。四是学术团体本身的一些研究成果不接地气、纯粹空谈。

    2.发挥学术团体智库作用的途径。(1)提升学术团体作为智库的战略视野。学术团体要深度关注研究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实践发展,找到当前地方政府决策领域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服务党和政府决策这一中心任务,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政策研究的专业性、针对性、储备性,着力增强政策建议的前瞻性、建设性、操作性,形成过硬、切实有效的研究成果。(2)学术团体作为社会智库要接地气。学术团体在作决策咨询研究时要深度调研,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积极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与交流,了解政策及其执行的最新动态。(3)拓宽作为智库的学术团体的筹资渠道。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学术团体资金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学术团体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强学术团体建设资金投入,支持学术团体通过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研究咨询活动。

 

    (以上专家视点根据作者在省社科联2017年度学会秘书长培训班上发言摘要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 

网站地图